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中國近代文化人命運縮影:陳寅恪家族百年興衰史 - 北歸南渡

中國近代文化人命運縮影:陳寅恪家族百年興衰史 - 北歸南渡

文章索引
中國近代文化人命運縮影:陳寅恪家族百年興衰史
陳寅恪家族百年悲欣
走出江西鄉野的客家人
力推維新的湖南巡撫
遊學日歐美
北歸南渡
嶺南一九四九
政府希望陳先生北返
學術上的爆發
最後的時光
與魯迅、李叔同、齊白石結緣
傳統文人的當代境遇
文化家族的轉向
所有頁面

北歸南渡

陳丹青曾畫過一幅油畫《國學研究院》——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吳宓,呈“人”字形站立在清華校園裡。這是一幅僅存在於油畫中的合影。畫中陳寅恪的形象來自於他與史語所同仁攝於北海靜心齋前的照片。

1925年,清華學校向國立清華大學過渡,除保留留美預備部外,計劃新設大學部和研究院。研究院原擬兼辦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科,後因經費短缺先辦國學一門。陳寅恪的老朋友吳宓受命主持籌建清華研究院後立即向校長曹雲祥力荐陳寅恪擔任研究院導師。

1926年1月,陳寅恪接受邀請,結束了長達十數年的國外留學生涯,前往清華任教。

1926年7月,陳寅恪初到清華,與幾位單身男教師住在工字廳,其中一位體育教師叫郝更生。 1928年初春,郝更生與陳寅恪聊天時提到女友高梓有一位好友家裡掛著一幅字,署名南註生。他向陳寅恪請教“南註生”為何許人,並說了說女教師的情況。陳寅恪聽完,驚訝道:此人必灌陽唐景崧之孫女也。

陳寅恪讀過唐景崧所著《請纓日記》,熟悉《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時的晚清政局,而且自己的舅舅俞明震曾在台灣輔佐唐景崧成立“台灣民主國”,所以他對唐景崧的諸多事情都十分了解。 “南註生”是清朝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別號——這是他向郝更生作出的解釋。因對這幅字非常感興趣,他向郝更生提出,希望能拜訪其主人。

果不其然,女教師叫唐篔,正是唐景崧的孫女。陳寅恪與唐篔由一幅字而結識,投入愛河,1928年成婚。兩人結婚之後至1937年,生下三個女兒: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其中“流求”、“小彭”取自琉球、澎湖島名,都與乙未割台有關。女兒的名字中亦呈現出陳寅恪的家國觀念。

1937年11月,自天津開往青島的濟南號郵輪,在甲板上玩耍的陳流求與陳小彭留下了合影。陳寅恪一家此番航程,不是旅遊,而是躲避已經燒至北平的戰火。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7月末,北平淪陷。 8月8日正午,日軍大舉開進北平城。

值此變局,84歲的陳三立憂憤難平,不進食不吃藥,身體狀況變得十分糟糕。在陳寅恪女兒的記憶中,俞大純常來問疾,先與家人攀談,述說外界局勢不妙,到了陳三立床前,卻故作滿心歡喜高聲說:“姑爹好消息,今日又打了勝仗。 ”陳三立開始幾天聽到打勝仗的消息稍感欣慰,後來發現這是為了哄他,便不肯進食服藥。陳流求曾目睹家人幾次捧著一碗流質食物進入祖父臥室,最後又原樣端了出來。陳三立在彌留之際仍然牽掛戰事,曾問陳寅恪:“外傳馬廠之捷確否?”

1937年9月14日,老人去世。

為亡父治喪期間,陳寅恪右眼視力急劇下降,被診斷為視網膜脫落。醫生讓他立即住院做手術。這類眼科手術在當時難度極大,陳寅恪與唐篔考慮之後覺得,若做手術,右眼視力雖有恢復希望,但需長時間療養。此時陳寅恪堅決不肯再在淪陷的北平教書授課,最後決定,放棄手術,任憑右眼失明。

1937年8月,教育部討論決定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組成長沙臨時大學,校址設於長沙。

1937年11月3日,陳三立去世後49天,陳寅恪一家離開北平,從天津至青島,奔向長沙。接下來的幾年間,他與家人千里輾轉,奔走於昆明、桂林、香港等地。正是在此亂世之中,陳寅恪在學術上開始了第一次厚積薄發。 1940年,50歲的陳寅恪寫出了奠定他在隋唐史領域地位的專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一年之後,又寫出《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盡顯學術才華。

1946年,在南京薩家灣俞大維家的草地上,陳寅恪與親人們留下了抗戰勝利後的第一張大合影。照片上大家的眼睛都對著鏡頭,除了陳寅恪——此時他已看不見鏡頭在哪裡了。 1945年秋至1946年春他曾遠赴倫敦,經英國著名眼科專家主刀,做了兩次手術,但視力未能恢復。

平靜的生活總是短暫。 1948年12月,戰火再次逼近北平。胡適請鄧廣銘找到陳寅恪一家,告知國民政府由南京派飛機來接人,時任交通部長的俞大維帶來口信,要陳寅恪一家隨此飛機離開北平。飛機已經降落在北平南苑軍用機場,陳寅恪的大女兒陳流求向家人表示不願離開北平,許多同學都在校園迎接解放,況且考上清華不易,這麼一走,恐怕很難再回來。

唐篔勸說女兒:現在是烽煙四起的緊急時刻,父親失明、母親有心髒病,你妹妹美延年齡還小又瘦弱,你不和我們一起走,連個提文稿箱、攙扶父親的人都沒有,何況這次是大維姑父傳話來接我們離開,也是親人的一番好意。陳流求本來執意不走,經母親反复勸說,感覺到家中的實際困難,自己有責任為父母分憂,於是決定一起登機。

1948年12月15日上午,胡適一家與陳寅恪一家在南苑機場登機。傍晚時分,飛機降落在南京明故宮機場。陳寅恪與家人匆匆離開北平,自忖將與此地永訣,心緒難平,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臨老三回值亂離,蔡威淚盡血猶垂。

眾生顛倒誠何說,殘命維持轉自疑。

去眼池台成永訣,銷魂巷陌記當時。

北歸一夢原知短,如此匆匆更可悲。

果然,此後陳寅恪再也沒回過北京。



最近更新在 週日, 12 八月 2012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