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
---|
劉雲德:善與惡的平衡觀 |
善與惡的實踐理性 |
善與惡的平衡 |
中國當代社會的善惡失衡 |
善惡社會中的人格自我平衡 |
善惡平衡與慈善事業 |
結語 |
所有頁面 |
第 1 頁, 共 7 頁

劉雲德 1954年出生,山西人。1982年獲吉林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3年獲聯合國開羅人口中心哲學(人口學)碩士學位,1987—1988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任吉林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現任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旅遊系主任、教授,譯著《社會學》(上、下冊),專著《文化論綱》。
從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和中國的孟子到現代的倫理學,善與惡的理論之爭應該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結論。然而,在當下現實生活中,善與惡的觀念似乎並不十分清晰。面對大是大非,人們無所適從。
原因在於我們的社會正在進行著一場大規模社會轉型。善與惡的群體性困惑正表明這種社會變革已經觸及意識形態領域。意識形態是人們精神世界的結構模式,其核心是文化價值觀,價值觀的核心又是道德觀和倫理觀,而倫理道德的基礎是善與惡的觀念。當一個社會出現善與惡的大爭論時,正說明這個社會面臨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或者叫重建。因此,重新確立正確的善惡觀對於今天的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建設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比較新的文章:
- 2013-03-26 - 歐陽中石:作字行文的先行者
- 2013-01-25 - 毛姆:從婦產科醫生到大作家
- 2012-11-30 - 閱古雜談:中國書法與古典家具的內在聯繫
- 2012-11-26 - 華人美國夢:把下半生交給美國
- 2012-11-25 - 书法的核心其实还是文化
比較舊的文章:
- 2012-09-10 - 淺談毛筆的收藏價值(圖)
- 2012-08-12 - 中國近代文化人命運縮影:陳寅恪家族百年興衰史
- 2012-02-10 - 紙上的太極,墨上的氣功:中國書法
- 2012-02-01 - 中國民國時期的四位書法家
- 2012-01-25 - 一條最合度的道路:“中庸智慧”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