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
---|
中國近代文化人命運縮影:陳寅恪家族百年興衰史 |
陳寅恪家族百年悲欣 |
走出江西鄉野的客家人 |
力推維新的湖南巡撫 |
遊學日歐美 |
北歸南渡 |
嶺南一九四九 |
政府希望陳先生北返 |
學術上的爆發 |
最後的時光 |
與魯迅、李叔同、齊白石結緣 |
傳統文人的當代境遇 |
文化家族的轉向 |
所有頁面 |

16年前,陸鍵東著《陳寅恪的最後20年》一經出版即在知識界、文化界激起強烈反響。塵封多年的陳寅恪一時成為焦點人物,並開始由學界走向普通公眾。
1896年陳氏兄妹合影於長沙巡撫署後花園“又一村”。左起陳康晦、陳隆恪、陳新午、陳方恪、陳寅恪
10年前,《陳寅恪集》終於由三聯書店推出。首先與讀者見面的是《柳如是別傳》,首印1萬冊,短短數月間銷售一空,不得不加印——“陳寅恪熱”絲毫未見消退。 1年前,陳寅恪3個已是耄耋之年的女兒,出版了回憶雙親的《也同歡樂也同愁》,留下了一份她們親歷的珍貴記錄。
一個枯坐書齋的冷靜學者,何以熱而不衰,甚至成為某種文化符號?學問以外,恐怕與他讚譽王國維、自己也力持不失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無關係。曾經失落或即將失落獨立與自由的人們需要藉他招魂。
實際上在眾多回憶文章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不同的陳寅恪。有些人著意挖掘他作為歷史研究者在學術史上的意義;另一些以思想、政治、文化的視角,描摹和想像他,將他看作思想史或政治史上的象徵性人物。
學者葛兆光點出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的學術研究很差,恐怕他再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家也不會把他當成像徵性的人物。陳寅恪作為學者,學術研究的偉大成就,支持了他作為思想者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的確,陳寅恪是當代文化史繞不過去的人物,其貫通中西的淵博學識,卓爾不群的學人風骨,以及氣象萬千的學術成就,可稱一時無兩。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義寧陳氏家族。陳寅恪這座高峰,原是拔起於群峰並峙之處。翻開新編《辭海》,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四人分立條目。一家三代祖孫四人享有如此殊榮者,恐怕翻遍《辭海》也難再見。
故而陳氏家族的百年浮沉,燭照出了中國近代文化人命運的一個縮影。
<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 2012-11-30 - 閱古雜談:中國書法與古典家具的內在聯繫
- 2012-11-26 - 華人美國夢:把下半生交給美國
- 2012-11-25 - 书法的核心其实还是文化
- 2012-09-14 - 劉雲德:善與惡的平衡觀
- 2012-09-10 - 淺談毛筆的收藏價值(圖)
- 2012-02-10 - 紙上的太極,墨上的氣功:中國書法
- 2012-02-01 - 中國民國時期的四位書法家
- 2012-01-25 - 一條最合度的道路:“中庸智慧”再思考
- 2012-01-10 - 當今書畫收藏市場明代書法最有升值潛力
- 2011-12-16 - 日本圍棋手折扇簽名彰顯中國書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