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劉雲德:善與惡的平衡觀 - 善惡社會中的人格自我平衡

劉雲德:善與惡的平衡觀 - 善惡社會中的人格自我平衡

文章索引
劉雲德:善與惡的平衡觀
善與惡的實踐理性
善與惡的平衡
中國當代社會的善惡失衡
善惡社會中的人格自我平衡
善惡平衡與慈善事業
結語
所有頁面
實際上,每個社會成員都有一種自我平衡善惡的能力,因為不這樣他就會很痛苦,惡人實際上是很孤獨的。

如果一個社會處於善惡平衡狀態,其中的個人就會對社會充滿信任,有安全感。因為其個人基本權力和利益能得到保障。這樣的社會成員就會普遍地表現出善的個性或人格。如果一個社會善惡失衡,尤其是制度之善不能建立就會破壞社會成員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人們就會表現出對周圍環境的不信任,從而為保護個人利益而對環境和他人表示出敵意和惡感。這正是目前我國社會中人們普遍感受到的那種冷漠、自私,道德嚴重滑落的現象。實際上,每個社會成員都有一種自我平衡善惡的能力,因為不這樣他就會很痛苦,惡人實際上是很孤獨的。

社會中的個人,在善惡平衡中建立起來的個人人格結構總稱為道德。這種人格的核心部分是自我,即自己對自己所處環境和行為欲求的理性判斷。作為道德基礎的善惡,在人的靈魂中要求的平衡狀態是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在這裏惡是個人權利和個人基本欲求的保護和實現。善是與他人關係權衡與把握的結果,二者不可偏廢。

我們要認識到現實社會和個人都是善與惡的綜合體。對他人來說,你要有逢惡的準備,有時要以善報惡。因為有惡念不一定有惡意,有惡意不一定有惡行,有惡行不一定有惡果,有惡果不一定不可恕。讓人三惡,必有善應,正所謂以德報怨。這個過程體現了一種高尚的人格和德性。青年人的修養就是要在這種善惡平衡中逐漸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我們先賢聖人把具有這種高尚人格的人稱為君子,反之那些被稱為小人的人就是沒有能力建立起這種善惡平衡的內心世界的人。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五, 14 九月 2012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