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毛姆:從婦產科醫生到大作家

毛姆:從婦產科醫生到大作家

毛姆:從婦產科醫生到大作家

2013年1月25日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誕辰139週年的日子。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原來學醫,後轉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外擁有大量讀者。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阿金》等。

1892年初,他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了一年。在那兒,他接觸到德國哲學史家昆諾·費希爾的哲學思想和以易卜生為代表的新戲劇潮流。同年返回英國,在倫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當了六個星期的練習生,隨後即進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學醫。

1897年醫科畢業後毛姆成為婦產科醫生,並以自己的經驗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Liza of Lambeth)。此後棄醫從文,毛姆開始寫作,一寫就七十年。

1902年他轉向戲劇創作,獲得成功,成了紅極一時的劇作家,1908年,倫敦舞台竟同時上演他的四個劇本:《佛烈德里克夫人》、《傑克·斯特勞》、《杜特太太》和《探險家》,其中《弗雷德里克夫人》連續上演達一年之久。這種空前的盛況,據說只有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才能與之比肩。

兩次大戰的間隙期間,是毛姆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寫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道德墮落的劇本,如《周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這三個劇本被公認為毛姆劇作中的佳品。後來還寫了《香箋淚》(1927)、《神聖的火焰》(1929)、《養家活口的人》(1931)以及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幻想破滅的《為國效勞》(1932) ,1933年完稿的《謝佩》上演失敗,從此不再寫劇本。

1946年,毛姆回到法國里維埃拉。 1948年寫最後一部小說《卡塔麗娜》,以16世紀西班牙為背景。此後,僅限於寫作回憶錄和文藝評論,如《總結》(1938)、《作家筆記》(1949)、《流浪者的心情》(1952)、《觀點》(1958)、《回顧》(1962)等,同時對自己的舊作進行整理。

第二次大戰期間,毛姆到了美國,在南卡羅來納、紐約和羅德島等地呆了六年。 1944年發表長篇小說《刀鋒》。在這部作品裡,作家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衝突。小說出版後,反響強烈,特別受到當時置身於戰火的英、美現役軍人的歡迎。

1919年,毛姆著名的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描寫一個英國畫家(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庚為原型)來到南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共同過純樸原始的生活,創作了不少名畫。這部小說表現的是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用兩年時間潛心寫作醞釀已久的小說《人生的枷鎖》。這本書帶有自傳成分。它寫一個青年卡萊受到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殘和宗教思想的束縛,以及在愛情上遭到的打擊。

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聲譽,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圖魯茲大學分別授予他頗為顯赫的“榮譽團騎士“稱號。 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榮譽侍從”的稱號,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同年1月25日,英國著名的嘉里克文學俱樂部特地設宴慶賀他的八十壽辰;在英國文學史上受到這種禮遇的,只有狄更斯、薩克雷、特羅洛普三位作家。 1959年,毛姆作了最後一次遠東之行。 1961年,他的母校,德國海德堡大學,授予他名譽校董稱號。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國里維埃拉去世,享年91歲。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內。死後,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建立了檔案館以資紀念。

最近更新在 週五, 25 一月 2013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