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白謙慎-中國書法海外研究簡介 - 漢字文化圈的一些研究情況

白謙慎-中國書法海外研究簡介 - 漢字文化圈的一些研究情況

文章索引
白謙慎-中國書法海外研究簡介
歐美地區收藏中國書法的情況
歐美地區研究中國書法的情況
美國的中國書法創作情況簡介
漢字文化圈的一些研究情況
所有頁面

 

(4)漢字文化圈的一些研究情況

中國大陸以外,日本是書法的重鎮。練習書法的人在總人口的比例高於中國。由於近年來中日兩國書法家和學者的互訪,國內對日本書壇情況以有較多的了解。我在這裡不置喙。我所要說的是,就創作而言,二十世紀以來,亞洲漢字文化圈的漢字書法創作水平的評估,應有一個更大的考慮範圍。比如有些在大陸被認為是創新的東西,在觀念上其實並不具備原創性,因為日本的一些書法家早就嘗試過了,而且可能做得更好。在行書和草書方面,日本的書法有很多值得我們虛心學習、認真借鑒的地方。至於說到學術研究,日本學者的學術態度總的來說是十分嚴謹的,而且研究漢學的歷史長,人數多,重要的學術成果也很多,他們的學術研究成果至今不能為中國大陸的學者所熟悉和利用,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情。日本學者是極為重視資料工作的,他們對中國的研究出版情況都是竭盡全力地收集,並及時出版,使得學界能共享一些訊息資源。我手邊有日本中國書法史權威杉村邦彥先生主編的《中國書法史學習者入門》一書,其中分歷史時期和專業領域來介紹書法研究的情況,在每一章節中都有概觀、研究史概要、資料解說三部分。這後兩部分很重要,研究史概要是告訴我們學者們已經作了那些工作,資料解說則告訴一些基本的資料。由於此書的對像是大學生,它的資料解說還顯簡略,要做更深入的研究還是很不夠的,但不失為一本好的入門書。日本學者喜歡編論文、專著的出版索引,他們對中國大陸、台灣、歐美的研究情況都很熟悉。杉村邦彥先生主編的書也能反映出這點。此外,杉村邦彥先生主編的《書論》雜誌,也是書學研究領域的一本十分重要也聲譽很好的專業刊物。

香港的書法研究,除了老一輩的學者饒宗頤先生以外,中年的學者有李潤桓和莫家良等。他們目前在進行的中國古代的刻帖研究,都是很大也很重要的學術項目。莫家良先生是牛津大學的博士,對宋元書法有很深入的研究,目前他也在帶幾位書法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台灣的一些大學的中文系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以書法為題作學位論文,已有多年的歷史了。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大學的藝術史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成立,目前有四位專任的教授,一位教古代器物,一位教陶瓷史,一位教書法史,一位教繪畫史。此外,還有一些校外的兼職教授,師資力量是很強的。加上到台北故宮看展覽方便,一些私人藏家對研究者也比較開放,研究的條件是十分優越的。大多數學生英語過關,有些日語也具備閱讀能力,所以對海外的漢學和藝術史研究成果也有相當的了解。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傅申先生回到台灣,在台大藝術史研究所任教,由於他的聲望,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的不少學生都以書法為學位論文,而且總體的水準很好。我最近讀了兩篇傅申先生指導的碩士論文,一篇是何炎泉的《張瑞圖之歷史形象與書跡》(2003年),一篇是劉洋名的《笪重光(1623-1692)及京口地區的收藏與書風研究》(2004年)。這兩篇論文都寫得很好。資料收集的很齊全(原始資料和學者已發表和尚未發表的研究成果),分析的也很細緻。比如說劉洋名的論文,附有笪重光和其它清初京口和揚州地區收藏家的書法收藏的幾個表,這些表中的資料都是從大量的書畫著錄、圖錄、拍賣目錄等輯錄出來的。許多古代書法作品並沒有標明是誰的藏品,需要論文的撰寫者從題跋和收藏印中去尋找線索。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生的學習時間最少是三年,不少學生三年完成不了論文,常需要四年。這是訓練的絕對時間。他們的論文也反映了大陸的人們常用的一個詞“含金量高”。

以學術條件而論,台灣的研究生的條件比大陸的要好。除了大陸出版的書籍基本都能見到外,學生們還能閱讀日文和英文的學術著作。目前大陸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在入學前和入學後,都要花很多精力修外語。博士生第二年要寫開題報告,選擇論文題,論文真正的寫作時間太短。而出了名的老師常常兼職太多,真正花在研究和教學上的時間太少。在有些地方,對研究生幾乎如放鴨子。不過,我所要指出的是,在叢文俊教授的領導下,目前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已經在大陸成為培養書法研究生的最重要的學術單位。學生選課、論文的選題、答辯都十分的嚴格。叢先生曾向我談起,有幾位學生的開題報告被他否決。這樣做,固然對學生的壓力會大些,但沒有些壓力,有時正常的教學計劃不能實現。

前不久我曾和傅申先生通過電話。他談起,目前大陸的藝術教育發展得很快,很多的學校和研究機構已經開始培養書法的博士和碩士,但是由於溝通不夠,他的學生很擔心,在學位論文的選題上會出現重複。其實,台灣學者對大陸學術的熟悉程度是遠遠超過大陸學者對台灣的學術了解的。我曾和叢先生談起,大陸的學者們應該認真地關注台灣學者的學術成果,應設法建立聯繫渠道,交換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學位論文,增進彼此的了解。這不但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問題,還有一個良性的競爭問題,通過交流訊息,是指導教授們和學生們都能了解到,目前誰的教育更有水平。

上面講的主要是台大。在台灣的師範大學、文化大學、政治大學等許多大學也都有研究書法的論文。關心書法的學者也不少。如政治大學的林麗娥教授,長期關注大陸當代的書法狀況,多次到大陸各地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寫過一本專著《大陸文革後二十年書法藝術活動之研究(1977至1997)》,長達457頁,收錄的資料很多,對和書法相關的藝術現象、社會現像有十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其中還專門有討論那些可供台灣書界和學術界參考的部分。比如說,林教授認為大陸的一些學術會議採取特約和公開徵集的方式,可供台灣參考(頁239)。書中還附有六個一覽表,如《大陸書法社團一覽表》(列一般類書法社團451個,其中包括香港的5個。教育類社團45個,硬筆類社團98個,篆刻類社團308個,理論類社團7個,綜合類社團179個。有的社團下還列出負責人姓名、社員人數和所辦刊物),《大陸書法研討會一覽表》,《大陸全國性書法比賽一覽表》,《大陸全國三大書法展覽一覽表》,《大陸全國性書法比賽徵稿啟事一覽表》,《書法刊物一覽表》。像這樣細緻的研究,是和多年來辛勤地收集資料的工作分不開的。返觀大陸,又有多少研究者如此認真地研究當代台灣書法呢?條件受到限制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是否有想要認真地向台灣同道學習的心態是問題的另一方面。

台灣的私人收藏風氣很盛。做筆記本電腦的光達集團的董事長林百里先生是目前國際上最活躍、也最有購買力的中國書畫收藏家,2004年1月我曾到他的坐落在桃園縣的辦公室觀看他的收藏的宋元書法,其中一件張即之的寫經冊,十分精彩,至今難忘。出版我的《傅山的世界》中文版的石頭出版社的社長陳啟德先生也收藏了許多精彩的古書畫,並曾出版大型圖錄《悅目》。陳先生的出版社出版了不少研究書畫的學術著作。最近正在出版《中國書法巨匠叢書》,印刷得十分精美。在台南的企業家石允文先生收藏了數千幅海派書畫家的作品,是目前收藏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中國書畫最重要的私人藏家之一。我因研究吳大瀓,曾拜訪過他並研究他的收藏。在台北的何國慶先生專門收藏清初、清末至五四時期名人書法的收藏家,收藏的信札尤多,他也曾到大陸展出他的收藏。他所創建的何創時書法文教基金會是目前兩岸唯一專門贊助書法研究的基金會,曾在1999年贊助過大陸滄浪書社在蘇州舉辦《蘭亭序》國際研討會,也曾贊助叢文俊先生的學術研究。

公立的博物館以台北故宮博物院和歷史博物館為最重要。故宮所藏中國古代法書巨跡不需要我在這裡一一介紹了。該院書畫處的何傳馨先生和原在故宮任職後從政的朱惠良女士都是主要研究書法的學者。除了一些綜合性的展覽和書畫展外,故宮書畫處近年來又舉辦了一些專題展,如董其昌的研究展,王寵的專題展覽,雲間書派的展覽等,出版了一些很好的圖錄。

台灣的一些真正的民間書法團體也不時地舉辦書法學術研討會。如中華書道學會在今年十月底舉辦了懷素《自敘帖》的研討會,書法教育學會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每年都舉辦書法博士、碩士論文研討會。這些學會常邀請大陸的學者去台灣參加學術活動。

1949年,有許多書法家渡海到了台灣,他們在台灣的書壇一直佔據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對台灣本地書法的歷史和現狀(包括日據時期的書法)越來越重視了。主要的學者有李郁周和麥風秋等。他們做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收集資料,包括口述歷史。

順便介紹一些經常發表書法論文的刊物:台北故宮辦的《故宮學術集刊》和《故宮文物月刊》,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辦的《美術史研究集刊》,還有中國書道學會辦的《中華書道》。台灣的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可以通過論文檢索系統查到。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為止,疏漏的地方很多,僅供參考。最後提幾點建議:(1)歐美和港台的收藏界和研究界的關係很密切。我覺得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書法創作者,都應注意公私收藏中的書法資源。 (2)研究資訊工作要做好。除了大陸各地的研究者之間應加強溝通外,對港台和海外的研究成果也應建立起溝通的渠道。要盡量了解學者們已經做了哪些工作。歐美的一些刊物定期報導博士論文的選題,是在校的研究生能及時了解到哪些題目已經作過或正在被人研究。 (3)由於中國書法史的研究是一個很年輕的學科,空白很多,因此,整理出版有關書法的視覺資料與文獻,理清一個時代、一位書家的基本情況,並用通論的方式比較全面地將某個時代、某種書法現象、某個書法家介紹給人們,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很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依然是書法研究的主要組成部分。不過,在與此並行不悖的情況下,似也可以像歐美那樣,提倡比較深入的、有學術特色的專題研究。而專題研究的成果,也應及時被通論式的著述所吸收採納。

谢谢大家。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六, 19 十一月 2011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