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紐約時報: 大陸台灣面對政治版《富春山居圖》的思考

紐約時報: 大陸台灣面對政治版《富春山居圖》的思考

富春山居圖

台北消息--- 當年, 明朝財大氣粗的收藏家吳洪裕顯然對這幅《富春山居圖》是喜歡到了極點,臨終之際竟下令要如同唐太宗將王羲之真跡《蘭亭序》陪葬一樣將《富春山居圖》燒掉殉葬。幸好在1650年焚燒的那天此畫被他侄子從濃煙中一把搶出,然而可惜的是長卷已被烈焰燒為兩段。

在此後的三個半世紀中,這兩段畫因頻繁的內戰與政權的更迭始終天各一方。短的那一截只有20英寸長(縱31.8厘米,橫51.4厘米),幾經周折最後在大陸的浙江省博物館找到了歸宿,而長的那段則氣勢更加恢宏,約21英尺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最終跟隨著中國國民黨於1949年內戰失敗後踏上了台灣島,與它一同撤出的還有大批來自北京故宮的珍寶。

如果說《富春山居圖》的曲折經歷寓意深刻地像徵了中國起伏動蕩的歷史以及兩岸長達六十年之久的隔閡,那麼把這幅長卷上個月在台灣政治中心的故宮博物院合二為一比喻為共產黨領導人長久以來一直希望與他們頭腦中那個脫離母體的省份達成和解是恰如其分的。

“我希望這兩半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整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去年中國總理溫家寶曾這樣說。他當時得知,仍處於戰爭狀態的中國大陸和台灣已經達成一致要聯合展出這幅作品。該作品被專家公認為10幅最重要的中國畫之一,是元朝畫家黃公望始畫於1347年。該畫用寫意的水墨渲染了峻奇的山峰和鄉村的民居,畫風深刻影響了數代風景畫家,甚至還催生了不少贗品問世。

此次名為“山水合璧”的展覽已經給馬英九令人矚目的諸多第一榜的單上又錦上添花。自從他於2008年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以來一直在尋求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的聯繫,這與其前任時常持敵對沖動情緒的陳水扁形成鮮明對比,後者甚至斷然拒絕接受大陸贈送的大熊貓。

自從馬英九先生宣誓就職以來,台灣與大陸之間簽訂了不少突破性協議:一對大熊貓已經落戶台北動物園,開闢了貨物、郵政和空中直航,去年又做出安排,允許120萬內地遊客上島觀光和消費。上星期又實現了另一個里程碑似的跨越:第一批大陸個人觀光者將被允許在不受監視的狀態下漫遊台灣。

越來越緊密的文化與經濟聯繫已經讓許多台灣的商界領袖樂不可支,然而同時也點燃了某些人心中的焦慮,他們把這些東西看作是企圖把台灣強行納入大陸越來越霸氣之經濟軌道的圈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曹陳洞(音譯)表示,這裡的許多人對北京新給於的饋贈不禁心懷疑慮。 “更緊密的經濟聯繫會給兩岸帶來互相更深的了解嗎?”他問道。 “或者北京會不會獲得對台灣經濟和政治的更多控制權?這在目前仍然算是個未知數。”

就目前而言,緩和也有其局限性,特別是當它涉及到藝術的時候。雖然北京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在國民黨用車把它運走以前一直在這裡展出--- 向台灣同行出借了12件展品,但是台北的策展人似乎並不領情。在為期兩年的談判中,台北博物館的官員堅持不出借他們保存的那段畫卷,同時其他館藏的70萬件作品也不允許外借,除非北京製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保證對它們不進行扣押。 “此事是不容討論的,”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負責人周公信表示說。

位於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館在1956年以來就一直收藏著畫卷的短小部分,其館長陳浩表示,他認為出借協議並不令人十分滿意。他說:“我認為,我們博物館也應該擁有展示整幅畫卷的權利,”他說。 “如果我們兩家博物館無法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希望雙方的政府能夠借入。”

儘管雙邊政府有更大的問題--- 包括美國可能向台北出售F - 16戰鬥機,以及指向海峽對岸的1000多枚大陸導彈--- 需要處理,但是有關古文物的爭執對兩岸關係產生的作用不可能被誇大。

不過它卻有助於人們了解,在內戰結束時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是如何把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全部藏品從大陸轉移到這裡的。這些物品數量高達百萬件,有瓷器、書法、雕刻玉器和釉陶,歷時16年轉輾6000余英裡,確實屬於中國現代歷史上最具非凡的一幕。

這批藏品最初於1933年也就是日本侵略軍佔領北京前夕用車運出故宮博物院。四年的內戰期間,國民黨為了不讓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隊染指這批文物精品,不斷地轉移地點,最終落腳到了海峽對岸。 “命運一直眷顧著我們,沒有讓它們像一隻茶杯那樣被打碎,”曾經幫助轉運過這批藏品的台灣大使韓立武(音譯)這樣告訴《紐約時報》。 (另有數千箱聲譽稍低的珍品卻被留在了南京碼頭。)

即使大陸過去曾對古文物不屑一顧,紅衛兵甚至把許多古代遺產化為灰燼與碎片,不過仍然保護了一批封建帝國藏品的安全。

“貫穿中國的歷史,文物往往是政權合法性與主權的象徵,”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總館長何傳興(音譯)表示。 “如果你擁有了這些寶物,你就有了合法的統治權。正如你所見,這種觀點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眼下,台北博物館的官員正在津津有味地體驗被他們描繪成本地版的圖坦卡蒙高潮期--- 20世紀70年代的埃及古文物展曾經轟動一時,歐洲和美國前往博物館參觀的人數創下了歷史記錄。

在平時的大多數日子,為了一睹這幅合璧山水畫的風采,排隊參觀的人超過一萬。與其同時展出的還有一些比較著名的贗品,包括那張讓自詡為藝術鑑賞家的清朝皇帝乾隆真假難辨的假圖。

汪榮翠是一名來從大陸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遊客,最近她為了一睹黃公望大師的傑作在長長的隊伍裡等了一個半小時。當被問起這次展覽的政治意義時,汪女士聳了聳肩膀說:“對不起,我對政治或藝術品一竅不通,不過這卷畫還是蠻好看的。”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五, 15 七月 2011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