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論文 淺談書法的藝術神韻(轉載)

淺談書法的藝術神韻(轉載)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派系和藝術的類別,因其獨特的詩話意境和律動的筆墨神韻,注定了這門藝術古往今來,久盛不衰。由此,引發了筆者的衝動,想藉機談一點關於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

一切美的均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一位外國的思想家曾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中國大畫家石濤說:“山川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意思是說,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家,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

對於詩人來說,詩的意境就是詩人的心靈,與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觸映射,造成的直覺靈感,這種直覺靈感是一切高等藝術產生的源泉,一首好的詩篇便是“情”與“景”的結晶。因此,藝術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現出種種色相,詩的意境移用於書法,是當代諸多名家高手的共識,把對文學作品的意境轉換為人的修養,然後用這種感悟駕馭筆墨形成書法的意境,這便會自然地產生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

書法與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意會到自己的意境,再去下筆,你肯定不願意使用莊嚴筆墨,有行是列的方法,可能更願意用清雅筆觸、淋漓疏朗、朦朧跳躍的手法寫出來,儘管字體、書風以及筆墨姿態本身並不特別指什麼,只有將其自然地加以謀篇佈局,各種因素配置得當,便會出現形式各異的筆墨意境。當代書法只有開展、衍化了詩文的意境,同時也才能實現它自身的神韻之美。因此,書法畢竟是像徵型藝術,不是造型也不是抒情,書法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書法自身,而是表現人自身,表現與詩文相接近而有關聯的另一番意義,也就是意境。這種意境並不具體,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沒有譯出來的精神密碼。”況且,尚有許多美感意境只能意會,不能言達。

詩有境界之說,書法亦有境界。書法境界是一種發乎情而止乎書法表現形式的狀態,就本質而言,它是書家社會的、倫理的、哲學的、美學的、藝術的、情感的、個性的等等精神內核綜合而成的創作狀態,以一種適合其審美情趣、個性傾向所進行的表達。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對何為境界,王國維並沒有解釋,不過他對“文學”倒是一個明確的說法,文學是知識,亦即景與感情相互作用的結果,並且間接地對境界做出了詮釋。即寫:真景物、真感情者為境界,否則就算沒有境界。

書法創作不同於文學創作,文學的創作意境對人們判定書法作品有無境界,藝術水平的高下還是有相當針對性和啟發作用的。書法創作表現主觀感情的形式就只能是點線的組合變化。但與文學作品相比,二者都是要通過主觀與客觀的融合而生成一種全新的東西——文學作品或書法作品都是相同的卻又有別於主、客觀原質的作品所凝聚散發出的那種可以使人生成喜怒哀樂愁的審美氣氛或者氣象,這便是藝術的境界。其實,書法創作需要的是一種閒情逸致,一種平和的人生態度以及激發創作情慾的氛圍。正如晉代王羲之所作《蘭亭序》一樣,即使自己也不可再現的神來之筆而深蘊其中的王羲之那種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晉人風度,正篇之中所流溢的和諧自然,不假修飾,不激不盡的情感和藝術感染力便以一種特殊的韻律,構成一種使人陶醉千年的藝術境界,成為晉代書法尚韻的標誌性作品。就書法的境界而言,通俗一點說,其實就是作者的綜合素養在作品中的盡情表達和充分體現。

(作者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靜海縣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一, 14 三月 2011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