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仕美隶书书法横幅,魏碑
《大智若愚》
作品尺寸:190cm×190cm
创作年代:戊子冬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老子》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明代李昌祺说:“所谓寓大巧于至拙,藏大智于极愚”。
解释
若:好像。才智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情上显得很傻,很吃亏,但是在事关他的根本大事上却做的很出色,很成功。
《词源》里的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时时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极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为内外之别,虚实之分。
照字面解释,“大智若愚”的意思就是有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人不显露才华,外表上好像很愚呆。事实上,这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大谋略。就前者而言,大智的人如同风一样自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俗世的一切都是身外。就后者而言,是在人前收敛自己的智慧,一种混混沌沌的样子,在小事上常常不如一般人精明,应变能力好像差一些。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现。假装糊涂,让人以为自己无能,让人忽视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时,可以不动声色,先发制人,让别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作人应尽量避免显山露水,记住:愚蠢而危险的虚荣心满足之日,就是一个人失败之时。
另外,“大智若愚”,并非故意装傻,并非故意作势,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即: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受宠不惊,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隐而不发,自自然然,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里都清清楚楚,表面上却显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
大智若愚既表现在人的面部表情上,也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中。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不露锋芒,有时甚至显得木讷,迟钝,迂腐。但需要注意:若愚者,即似愚也,而非愚也。因此“若愚”只是一种表象,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笨。因此中国话里才有了“大智若愚”这个富于哲理意义的成语,从而也丰富了中国的人生哲学。
生活态度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很多时候大智若愚伴随的还有大器晚成,毕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断积累自己,就像玉坯不断积累一样,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出世的时候由于体积太大而需要精雕细琢,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样几下子就可以雕琢出来马上能够拿到市场卖个好价钱,因而大器晚成之后往往都是无价之宝。
< 前 | 次 > |
---|
- 2010-12-30 - 丁仕美巨幅草书书法《沁园春·长沙》
- 2010-12-18 - 丁仕美行书书法直幅《居安思危,乐不忘忧》
- 2010-11-18 - 丁仕美篆书书法横幅《治大国若烹小鲜》
- 2010-10-20 - 丁仕美楷书书法横幅毛泽东《七律·长征》
- 2010-10-09 - 丁仕美草书书法横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010-09-20 - 丁仕美榜书书法横幅《无为》
- 2010-09-09 - 丁仕美大篆书法横幅《大道无形》
- 2010-08-23 - 丁仕美大篆书法直幅《神韵》
- 2010-08-19 - 丁仕美榜书书法横幅《神韵》
- 2010-08-07 - 钟绍京小楷《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本及启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