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書法“亂彈”

書法“亂彈”

概念要分清,目標要明確。 “選上展覽”和“學好書法”是兩個概念。展覽就是考試,考試就要打分,對考試而言,高分是硬道理。參加學歷

教育的考試而大談只為了學知識不在乎學歷,不是虛偽就是糊塗。為了選上展覽,作為學習的一個階段,不妨追求短期效益,可以允許“高分低能”。書法水平的提高是系統工程,指望三兩年提高到什麼程度,是不可能的,但同樣的時間,完全可以寫出比較精彩的作品。參展作品的創作是“為人”的,書法水平的提高是“為己”的。腳踏實地的進取,並不妨礙志向的高遠。

提書法老是說二王二王,二王筆法最豐富,境界最高等等。竊以為二王固是大家,其作品迄今為止是書法藝術最完美的文本,標識著書法審美的高度。但二王的東西絕對不是書法的全部。不寫二王,只寫二王以後的書家,一樣成氣候,而一心學二王,也可以學得平庸,古往今來,大有其人。而只學篆隸,一輩子不寫二王,於篆隸書本身其實也談不到損失。一個寫詩的人,一輩子沒讀過一首李白、杜甫的詩,當然是遺憾,但對其學習而言,並不會動搖根本。

子曰:“術業有專攻,”真至理名言。如今動輒提書外功,“外科”修養云云,實在是讓人無語。 “時代不同了”,“一切皆有可能”。如今,畫畫的、寫作的、唱歌的,搞企業的、當官的等等,紛紛動手,玩起了書法。喜歡書法,是好事,拿出的東西真是業餘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拿自己的東西過於當回事,老拿什麼修養說事兒。名人、作家手札展之類,試圖踵武古賢,展示書卷氣,其初衷自是無可厚非。但毋庸諱言,展覽裡面可看的幾件,無不是有一定寫字基礎的。書卷氣是個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連傢伙什兒還擺弄不利索,卻追求氣息,勇氣著實可嘉,僅此而已。書法之美對一般人而言,要有“觀千劍而後識器”的感性認識,才能有望對作品有個基本的鑑賞能力感受尚成問題,遑論表達!氣息之於作品,如刀的鋒利與刀本身,技術不過關,過於強調對氣息的追求,必至無從下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美術圈裡書法最好,跟畫畫的比唱歌,跟舉重的比跳高,總之一句話,除了寫字不行,啥都行,“行”自然可疑,“不行”倒是真的。

所謂“展廳效應”,歸根結底,應該是“評審效應”——既然“評出什麼展什麼”,那麼“怎麼評就怎麼寫”也就順理成章了,展廳何辜!現代化美術館、博物館,展示今人的鉅作,而黃賓虹、齊白石的東西多數四尺左右,在展廳裡並不覺其小。簡單地以幅面大小來做文章,多大是大?其結果,難免走向吉尼斯。 ——都說大眼睛好看,那也要看多大。

藝術家也是人,所以,首先得拿自己當“人”,然後才好追求別的什麼——而人,起碼要穿衣吃飯的。生活,是最高的藝術。如果連生活本身都經營不善,作為藝術家,總是不到火候。

搞藝術的人,當然要講究“生活”,但首先是要“生存”。 “生存”的問題解決不好,“生活”的質量可想而知。所以,我更服膺張大千、齊白石,而不是徐文長、蒲作英,不是藝術本身的問題。

對附庸風雅的人,我是舉雙手歡迎的,起碼人家拿藝術當回事,儘管可能是表面的。附庸風雅的人多了,藝術家的日子就好過了。事情是這樣的,你習慣裝出什麼樣子,往往你就真的成為什麼樣子。勇敢地親近風雅的附庸風雅者,祝福你們!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二, 17 八月 2010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