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光明日報:東西美學的邂逅——中美學者對話身體美學

光明日報:東西美學的邂逅——中美學者對話身體美學

文章索引
光明日報:東西美學的邂逅——中美學者對話身體美學
美是對生命慾望的積極肯定
美育:身體訓練與修身
關於“性”的美學思考
所有頁面

 理查德·舒斯特曼(1949-)男,猶太裔美國人,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美國天普大學哲學系主任,《分析美學》雜誌主編,現為佛羅里達—亞特蘭大大學人文學科傑出學者、教授,法國巴黎國際學院哲學系兼職教授。是美國新一代實用主義哲學與美學的領軍人物,其所首倡身體美學成為當前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力倡各種積極的身體修煉方法,以恢復審美、以至哲學的身體維度。出版《實用主義美學》、《哲學實踐》、《生活即審美》、《身體意識》等學術著作十餘部,並被翻譯為多國文字。


        張再林(1951-)男,河北南皮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哲學研究所執行所長,《世界哲學》雜誌編委,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於中西哲學比較及傳統哲學的現代闡釋研究。近年來從身體出發重新詮釋中國傳統哲學。先後出版了《中西哲學的歧異與匯通》、《作為身體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等學術專著。

 編者按  2010年7月20日,本版刊發了張再林教授撰寫的《身體美學:西方與中國》一文,被當代西方身體美學研究最富盛名的學者舒斯特曼教授看到並引起了濃厚的興趣。他致函張再林教授相約北京,就身體美學問題進行交流。這樣,以此文為機緣,兩位彼此熟知但未曾謀面的學者,於2010年8月14日世界美學大會結束之際,在北京大學會面並展開了近10個小時的學術對話。這次交流不僅促進了東西方在身體美學研究方面的了解與互補,而且也深化和拓展了對該領域的研究。下面我們把這次對話的主要內容刊發出來,以饗讀者。

 就身體美學研究而言,雖然兩位學者的入思路徑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把回歸身體作為步出傳統美學誤區的必由之徑和當今美學發展的新方向。

 張再林:舒斯特曼教授,很高興和您就身體美學的話題展開交流,您不但提出了身體美學這門學科,而且一直致力於發展這門學科,這也引起了今天中國從事美學研究的一些學者的興趣和關注。按照我的理解,您所首倡的這門學科可以說是一種對西方傳統美學中意識化、理性化發展趨勢的糾撥,而致力於徹底回歸感性生活世界的學說。不知我的這一理解是否符合您提出身體美學這門學科的初衷?

 舒斯特曼: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應邀就此問題與我交流。我之所以提出並轉向身體美學研究,誠如您所說是出於對西方傳統意識化美學的反思與糾撥,但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實用主義美學的影響。上世紀70年代我一直從事分析美學研究,但自80年代到美國天普大學任教以來,從事美學的教學實踐促使我不得不用樸實、樂觀的實用主義美學取代超脫、悲情的阿多諾美學,從而徹底地改變了我的美學研究方法。與意識化美學純概念的抽象玄思和邏輯演繹不同,實用主義美學注重人的生活實踐,改善人的生活質量和提高人類的幸福。而身體是我們日常生活實踐的真正載體,所以一種實用主義美學必然要回歸身體自身,而美學研究只有從身體出發才能實至名歸地回歸到真正意義上的“感性學”,因此我主張通過發展一個名為“身體美學”的學科使身體成為美學研究的中心。

 張再林:您從實用主義角度進入身體美學研究使我深受啟發,因為中國古人對身體的強調同樣也體現了一種實用的態度。例如中國古老的《周易》以“利用安身”為其宗旨,堅持所謂“利”和“不利”的“吉、兇、悔、吝”為其行為取捨。正是從這一大易精神出發,最終導致了“百姓日用即道”這一中國古代極其重要思想的推出。由此看來,就美學從根本上註重人的生活實踐,提高和完善人的生活而言,實用主義與中國古代美學有許多共同的觀點。正因如此,我感到您的身體美學研究與中國古代思想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這是否是您後來又轉向中國古代美學研究的緣由所在呢?

 舒斯特曼:轉向對中國古代美學的關注,這與我在對身體美學研究上一段不尋常的經歷有關。在美國,分析美學依然是美學的主流話語,我所提出的“身體美學”遭到許多同行的非議與批評,但我仍然矢志不移地堅持這一研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受到東方哲學特別是中國哲學的極大鼓勵。與傳統歐洲美學對身體的忽視不同,中國哲學展示了對身體的高度尊重,中國哲學一直突出身體在審美、認識、倫理和社會—政治中所扮演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國的醫學、武術和禪定所展示的那樣,它們為增進身體的敏銳和身心的和諧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方法。 2009年,安樂哲教授向我推薦了您的《作為身體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一書,其中關於身體哲學的出色研究也充分地印證和支持了我的這一觀點。為了更進一步掌握這方面的理論資源,雖已年逾花甲,我仍然下決心學習漢語。

 張再林:謝謝您對我的研究的重視。與您一樣,我對美學身體性的關注同樣源於對西方意識化美學的質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發表了《理性的富有和美的貧困——康德美學再批判》一文,就開始了對西方意識化美學的反思。後來受梅洛·龐蒂身體哲學的啟發,但更多在中國古老《周易》思想的影響下,我提出一種有別於西方“意識—範疇—宇宙”的“身體—兩性—家族”的哲學範式,來重新解讀中國古代哲學。近年來我又嘗試從這一哲學範式出發,重新詮釋中國古代美學,其以一種“近取諸身”的方式,把美的本質理解為所謂的“生命的象徵”,而非像西方傳統美學那樣,把美的本質理解為所謂的“理念的顯現”。因此就其本質而言,我所提出的中國古代的“身體哲學”也可視作一種身體美學。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五, 15 十月 2010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