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文化盛世的啟示—華夏文化造極於兩宋之世的原因 - 四、鼓勵文人關心國是

文化盛世的啟示—華夏文化造極於兩宋之世的原因 - 四、鼓勵文人關心國是

文章索引
文化盛世的啟示—華夏文化造極於兩宋之世的原因
一、華夏文化造極於兩宋的種種表現
二、對傳統文化的承傳與開拓
三、發展教育是宋代文化發達的重要原因
四、鼓勵文人關心國是
五、重視學習鄰國文化
六、儒釋道三教並重
七、崇尚文化的社會風氣
所有頁面

 

四、鼓勵文人關心國是

 

相對寬鬆的文化政策是宋代文化發達的又一重要原因。宋太祖奪得天下後不久,建隆三年就立下戒碑:“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除南宋初年的陳東、歐陽澈因上書被殺外,宋代諸帝基本上是遵守了這一遺訓的。宋王朝十分重視廣開言路,鼓勵士人關心國是,批評時政,提出改革建議。唐宋都以詩賦考試進士,但唐代科舉考試重詩,宋則重賦。姚勉的《詞賦義約序》極論賦在宋代科舉考試中的地位:“國初殿廷惟用賦取狀元,有至宰相者。”而賦乃“規諫之文”,古賦多曲終奏雅,賦的主要內容為鋪陳排比,僅結尾點明規諫之意。但宋賦多以賦的形式議政,僅從題目就不難看出是議政議軍之作,如田錫的《開封府試人文化成天下賦》、《南省試聖人並用三代禮樂賦》 、《禦試不陣而成功賦》之類。宋代還有非常設的製科考試,應此選者,一要繳進論、進策共五十篇,二要試六論,三要對禦試策。進論和試論多藉古諷今的經論、史論、政論;進策,特別是御試制科策更以議論時政為主要內容。蘇軾的《禦試制科策》是“直言當世之故,無所委曲”。蘇轍的《禦試制科策》比蘇軾更激列、尖銳,矛頭直接對準年老的仁宗。他指責仁宗怠於政事,有“憂懼之言”,“未有憂懼之誠”,“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指責仁宗沉溺聲色之樂;“陛下自近歲以來,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歡樂失節,坐朝不聞諮謨,便殿無所顧問。”策入,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有人反對錄取蘇轍。仁宗不愧為仁厚之君,他說:“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仁宗同時還讀到蘇軾的《制科策》,高興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說:“歷觀秦、漢以及五代,諫諍而死,蓋數百人。而自建隆以來,未嘗罪一言者,縱有薄責,旋即超升。”

但宋代畢竟是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的王朝,文禍之多遠遠超過唐代。楊億諸人的《宣曲二十二韻》,譏刺真宗晝幸宮女,引起讒臣告密、真宗下詔,但也僅僅是警告而已,楊億諸人並未因此而獲罪。宋代有三大詩案,即烏台詩案,因蘇軾在《湖州謝上表》中發了兩句牢騷而起;車蓋亭詩案,因為吳處厚曲解誣告蔡確《車蓋亭》詩而起;南宋江湖詩案,因陳起所編的《江湖集》而起。這三大詩案基本上都是黨爭的產物,以個人恩怨為誘因,而成為政治鬥爭中打擊異己的工具,但也只是貶謫而已,並沒有殺過一個人。

文人們的聚會休閒活動

文人們的聚會休閒活動



最近更新在 週日, 27 十一月 2011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