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造城市長耿彥波--(轉載自瞭望東方週刊) - 第十頁--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

造城市長耿彥波--(轉載自瞭望東方週刊) - 第十頁--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

文章索引
造城市長耿彥波--(轉載自瞭望東方週刊)
第二頁--雲岡風波
第三頁--萬人簽名
第四頁--“沾了煤的光,倒了煤的黴”
第五頁--“世界上最醜陋的城市”
第六頁--我一生的價值在於事功
第七頁--回到明朝
第八頁--耿彥波速度
第九頁--爭議耿彥波
第十頁--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
第十一頁--陣痛
第十二頁--錢從哪裡來
第十三頁--瞄準300萬遊客
第十四頁--他點燃了大同人失去多年的榮耀感
第十五頁--耿市長前傳
第十六頁--修路不打大家的主意
第十七頁--謝謝你,彥波
第十八頁--請讓我幹滿一屆
第十九頁--如果留下一個半拉子工程,不可想像
第二十頁--挨一時罵還是挨千秋罵
所有頁面

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

罵他的多是因為拆遷。耿彥波對於拆遷的進度要求極嚴。還是在10月29日這天,他沉著臉快步走進大同火車站附近一家按規劃要拆除的中國工商銀行,隨即拿出手機撥給另一個負責官員:“這麼久怎麼還沒拆,說7天,現在都一個月了。”電話那頭解釋著什麼,耿彥波不容對方多作分辯,“不跟你說了,你的效率呢?”隨即掛了電話。

網友整理了“老耿語錄”,其中有一句是:“我沒有時間等待,所以拆遷不可以等待”。

對於如何對待“釘子戶”,耿彥波對本刊記者說:“我不承認‘釘子戶’的說法,我翻看人生的字典,在我的字典裡沒有這個詞。我堅持陽光拆遷,不管權貴還是平民一致對待,我想我們的人民群眾都是有水準、有覺悟的。”

但是釘子戶依然存在。在限時拆遷的高壓下,執行者的過激行為未能避免。“有時候拆遷人員齊上,一邊把人拖出來,一邊就拆開了。”一位元市民對本刊記者說。

大同一位元企業老總也告訴本刊記者,他的樓被強拆的時候,還有員工在辦公,“很危險”。

在大同採訪,拆遷部門並沒有回避“強拆”的字眼。城區拆遷總指揮部辦公室提供給本刊的材料中寫道:“凡是列入規劃拆遷範圍的,必須拆遷,這是原則性。在堅持原則性的前提下,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

這份材料以大西街1號為例:在長達近10個月的時間裡,召開座談會10餘次,上門做工作260餘次,但仍有23戶態度強硬,不肯搬遷。最後區政府實行了強拆。“今年以來,我們共強拆36處,拆除面積3914平米。”

另有人批評耿彥波拆遷太隨意,“耿一指”、“耿指倒”的外號由此而來。一位元市民對本刊記者說:“棚戶區拆了大家都擁護,可是一些年頭挺短的樓也拆了,是不是太可惜了?”

安置和補償不到位或不及時,為耿彥波增添了另外一部分罵聲。

根據安置方案,房屋拆一平米換一平米,如果想增加面積,政府以補貼價優惠保障到45平米;以成本價安置到60平米;超過60平米還要求增加面積的,可增加20平米安置,增加部分按高於成本價低於市場價結算;若再要求增加,則按市場價結算。

但是一些拆遷戶仍然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方案不給地段補償,不給裝潢補償,不區分原住房層次和朝向。”一位拆遷戶說。

這部分人中尤以商戶反彈最為激烈。從城內繁華地帶搬到城外,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市場的蕭條,因此商戶堵路阻止拆遷的場面時有發生。

由於安置房不可能一時完工,所以,“先拆遷後安置”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這種方式引起了另一重困難---拆遷戶只能暫時租房居住。儘管政府給予一定的租房補貼,但是仍造成了拆遷戶的不便。“搞建設大家都支持,可是樓都沒蓋好,房子就嘩啦啦全給拆了,你說耿市長是不是太急了點?”一位元拆遷戶反問本刊記者。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05 八月 201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