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2025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學者裴鈺:17個角度看漢字繁簡之爭 - 第四頁

學者裴鈺:17個角度看漢字繁簡之爭 - 第四頁

文章索引
學者裴鈺:17個角度看漢字繁簡之爭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第六頁
第七頁
所有頁面

 

為什麼不能廢棄繁體字

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識繁,識繁第一個也是溝通的渠道。當時為什麼要簡化漢字也是為了溝通,如今識繁也是為了溝通,因為我們要跟兩岸三地、海外華人聚集區需要溝通。現在簡體字在內地具有一個法定地位,但是在海外還是繁體字是主流。我們說教育佔50%是從教育開始,得有一個時間的,得有20年、30年的時間,從孩子學,但是孩子的父輩、祖父輩還是用繁體字,這個要交流啊,所以必然要識繁,你要知道對方寫什麼。你要跟港商企業打交道,對方肯定是用繁體字,這個時候怎麼辦?那麼我需要認識。因為有電腦技術的發展,打字的發展,我們沒有認,可以直接打出來,但是這個時候還是要識繁,第一是為了交流的需要。

第二個也是一個文化的需要。怎麼講呢。就是說我們強調識繁,體現的是一個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它畢竟是一個傳統文化大量典籍,大量的典籍49年以前的都是繁體字,包括之後的也有好多是用繁體字。包括講數理化,有的也用繁體字,所以哪個學科都離不開繁體字。還有一些學科性很強的著作又不具備大眾出版的條件,我們大眾出版沒有必要,因為本身就是讀者很固定,小眾的讀者。我講一個《紅樓夢》一個版本,你肯定要出繁體字,因為沒有多少人看這個版本,讀者小,所以出版社不可能出版,沒有必要轉成簡體字,需要成本,直接放簡體字就可以了。這是一個。你要看,如果你從小學的時候開始會認繁體字,你到大學的時候會非常輕鬆了。我們就是這樣,小學的時候不認識繁體字,到大學的時候突然要上古典文學,非常麻煩,接受起來非常難。

我們講文化的問題不要用很物質的角度來看,文化是種精神。你識繁體字,因為有的著作不具備大眾出版的條件,比如說一本古書,現在沒有多少人看,那麼你轉成簡體字再出版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這個時候這種文化怎麼認識,如何使這種文化不死掉,你必須得傳承,那麼這時候你要認識它,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到古文字學的標準,但是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文化人,我們講文化的多樣性,其實我們在講什麼呢,就是講為什麼要多樣性?你要接受你母語的文化,你為什麼成為一個中國人,根本你要傳承他的文化,可能你一輩子看不了十本古書,但是只要你看到的時候你要看的懂,認的字,這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認同,這是非常重要。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05 八月 2010 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