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聯合早報:漢字屬於全世界別搞得老外難上加難

聯合早報:漢字屬於全世界別搞得老外難上加難

文章索引
聯合早報:漢字屬於全世界別搞得老外難上加難
第二頁
所有頁面

我的一個晚輩曾在大連外國語學院漢學院用英語教外國人學漢語,常把作業拿回家來批改,我偶爾看了幾次,覺得這些人學漢語可真是不容易。

在學生中,日本人、韓國人大多是為了經商,或者是提高文化修養;而中東、非洲人來中國學習,往往在政治上是有前途的,類似於中國干部中所說的“第三梯隊”。據我有限的見聞,世界上好多地方都有中文報紙、中文書籍,遍布世界的中餐館至少也得有一份中文菜單。漢字,不光是中國境內十幾億人要用,它也是世界上很多人通用的文字。對漢字要有所改動,還是慎重一些才好。

簡化漢字是要廣泛普及

漢字的書寫,在世界上可能也算是很難的,因為它的起源之一是像形字(另五種起源是形聲、指事、會意、假借、轉注),那就是用石頭畫一幅簡單的畫,讓人家明白是什麼意思,然後再轉化成文字。這就跟用字母的那些語言不同,它們的文字是從記錄說話發音開始形成的,雖然學好了也不容易,但字母有限,書寫就容易多了。

筆者曾在一家報社當過20多年的編輯,從職業角度出發,最怕的是改來改去,無所適從,莫衷一是,來回折騰。比如2000年以來,有一段時間“唯一”改成了“惟一”,後來又改回去了;“林蔭”改成了“林陰”,後來又說可以通用;“好像”改成了“好像”,還一直用著。對於別人無所謂,對於編輯,這些事如果記不住,稿件上的錯字從你手下漏過去了,面子上不好看。

我1956年上小學,正巧從那一年開始推行簡化字,那是漢字的一次重大改動,但在那之前,人們的日常書信已經廣泛使用了簡化字(當時叫手頭字)。毛筆不是鋼筆,用墨汁一筆一劃地寫繁體字,得把字寫得多大?所以,就是古人書法,也能找到簡化字。

在1949年以前,民間一直有簡化漢字的要求,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也曾專門研究,提出要推廣簡化字。只是由於內外戰爭等因素,這件事沒完成,最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成了。可見漢字簡化是順應歷史潮流的。遺憾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台灣方面把漢字簡化“政治化”了,大陸做的事,台灣怎麼能執行?你簡,我就不簡!現在兩岸的文字交流,就多了一層障礙。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05 八月 2010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