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
---|
學者裴鈺:17個角度看漢字繁簡之爭 |
第二頁 |
第三頁 |
第四頁 |
第五頁 |
第六頁 |
第七頁 |
所有頁面 |
簡體字,是簡化的繁體字
漢文化和漢字的關係是什麼,漢字只是一個體現的方式。就像人的身高一樣,人的身高,人的體重,並不能代表人的生命體。我說了繁體字不是一種字體,只是一種字形的一種歷史上的體現。不是說這個字體本身代表了文化、承載了文化。簡體字準確地講,簡化的繁體字。它不是專門出現了一個字體,一個字體的革命,完全不是那樣的。所以你說簡化字,不代表中國文化,不能那麼講。
簡體字、繁體字都是漢字。漢字都承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還有很多的承載方式,比如說方言,比如說民族的藝術,比如說書法,比如說國畫,這些都有的。文字只是其中之一。文字其中之一的話,簡體字、繁體字又是漢字的一種不同的形態,簡體字也不是新創的漢字,不是像火星文那樣,火星文只是一個符號。不能說簡體字沒有承載中國文化,這樣說法沒有邏輯。
高考語文考試,可以增設繁簡字辨認題目,測認,不測難
我們要讓繁體字進入課程,怎麼進,怎麼做,我會關注問題,我出問題,少提主義,你要想辦法,比如說在書法課中加入辨認繁體字的內容,這是操作性很強的。書法老師嘛,說法老師在這寫,你要教孩子寫繁體字。但是你會講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是哪個字,你告訴他一聲就可以了。操作性很強。第二,比如說在高考中增加一道題,難度不大,我們就問“雲”的繁體字是什麼,下面有ABCD的選項,選其中一個就可以了。
學習繁體字不代表你承載了中國文化。如果沒有有限度地學習繁體字不能說沒有承載中國文化。第二個,我們講辨認。辨認我們主要找到一些標準化的方式。就是說我會辨認了,因為教育要量化、標準化,雖然書法課,包括語文課可能不會以這個為重點,但是我們講教育為了什麼?第一教育是為了傳承文化,學繁體字也是為了傳承文化,第二教育是為了提供就業,提供給你生存技能和發展。你學了文化以後就業什麼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應該是市場需求,文化傳承等,我們結合到教育中從屬於第二位也是很正常的,也是很現實的。比如說教孩子學繁體字,如果這個孩子進了公司面試或者筆試還是要用簡體字,公司除了外企,也包括外企,也包括台企等一些之外,一些公務往來還是簡體字。比如說像我們這樣的人,你在大學的時候完全自然而然會接受繁體字,辨認教育、書寫教育就會接受。它是一個分類。所以說在基礎教育這塊沒有必要占到第一位的首要地位,這很現實。
<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 2009-08-20 - 教育部44漢字整形引發爭議
- 2009-08-19 - 今天下午網站系統升級
- 2009-07-11 -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今晨病逝
- 2009-06-04 - 巨型篆字“水”“寫”上中條山
- 2009-05-10 - 對左雲發展邊塞文化的幾點思考
- 2008-12-21 - 著名學者、書法家金開誠同志逝世
- 2008-10-26 - 我眼中的丁仕美-轉載
- 2008-10-25 - 岳安杯論文優秀等級提名獎
- 2008-10-13 - "岳安杯"作品入選獎
- 2008-10-03 - “和平杯”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