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學者裴鈺:17個角度看漢字繁簡之爭 - 第二頁

學者裴鈺:17個角度看漢字繁簡之爭 - 第二頁

文章索引
學者裴鈺:17個角度看漢字繁簡之爭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第六頁
第七頁
所有頁面

 

繁體字也是文字演變的一個結果

漢字是有一個逐漸產生髮展的過程。任何一個成熟的字體之前都有一個雛形,我們今天了解的繁體字也是一種發展的結果。也是一種發展的結果。就是咱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說這個“雲(雲)”字。我們知道繁體字是今天的“雲”加一個“雨”。這是一個發展的結果,其實簡體字用的是更古老的字形。

中小學書法課應該增加繁體字辨認教育

我們對待文化問題要用實事求是的辦法,用建設性的角度。我們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做事情要有一個目的,我們恢復繁體字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不恢復繁體字目的又是什麼。我認為,第一,簡體字我們在漢字的簡體字依然能夠保留文化傳統,它沒有割裂歷史。

現在我們的短板之處在哪裡?我倡導用簡識繁,用、簡體字便於溝通交流,但要認識繁體字。比如說現在的孩子沒有經過教授就不認識繁體字。這就是我們的短處。我們應該有的放矢,在教育中增加識繁的教育。比如說在中小學裡都有書法課,書法課裡,我們可以在書法課裡教孩子們認繁體字,也可以用書法來寫。因為書法不光是教寫字,也教人字,這樣在書法課裡可以教大家識繁。或者在高考題裡增加一道辯題,比如說這個雲的簡體字是哪個,你只要做選擇就可以了。這是一個導向問題,文化導向,我們國家重視大家認識繁體字,但是我們也不會難為學生說你一定要認識繁體字,你可以用難度最簡單的題來體現一種人文關懷。一種國家對辨認繁體字的重視。這兩種方法還是可行的。

海外華人並不是接受不了簡體字

對於漢字來講,現在從成本來講,或者從思想價值觀來看,完全可以。你推倒簡體字的目的是什麼,是恢復文化嗎?但是簡體字也沒有完全割裂文化。如果說為了交流,比如說跟海外的交流,我們從實事求是來講,比如美國,我們都知道美國的中文教育在2006年的時候,美國的高中,如果開中文教育課,50%的學校選擇的是簡體字,50%的學校選擇繁體字。所以簡體字、繁體字在美國2006年的時候,比例是各50%,而且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寫簡體字,在韓國、日本、越南包括其他東南亞一些國家,泰國在80年代,20世紀的80年代已經允許在泰國的華人小學裡面、中學裡面使用簡體字。所以海外華人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對簡體字那麼陌生,不認識簡體字,不懂簡體字,不是那樣的,現在已經到了2009年了,我們要接受這個現實。簡體字的推廣應該說,應該用平分秋色來講。而且推廣範圍越來越大,聲音也是越來越高的,繁體字反而慢慢往下降了。所以這個時候你說簡體字不利於交流,這個理由也是站不住腳的。

廢棄不是文化的方式

廢棄這個方式是非文化的方式,文化沒有說捧一個滅一個,不是說廢一個提倡一個。文化要多樣性。網友,或者觀眾、聽眾,多樣性,大家通過不同的渠道了解不同的問題,大家使用不同的字體,認識不同的字體,這是多樣性的體現,這個體現不是我們講,是世界規範的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是說文化多樣性,比如說字體,你要使用簡體字同時你會認繁體字。包括我們自己看到的很多的,比如說中華煙,就是華,還有《華夏時報》大報頭就是繁體字。這個時候很多都是說反對廢棄的理由也在這,廢棄是違反多樣性文化的原則。

文字教育,傳承文化第一,交流溝通功能第二

從文字上來講,或者說文字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傳承文化。我們學字是為什麼?為什麼教孩子學字?是因為我們要傳播、傳承我們的漢文化。交流是第二位的。就是說你會認字,舉個例子,掃盲率和教育程度,這是兩個指標,掃盲了只是認字,教育程度不會很高,教育呢讓你接受字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比如說我們學漢字,你會讀漢字書,讀典籍,那麼你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國學的價值觀,你自然會接受了。

所以老外,比如說我們學英語,你問一個專八的人,你問他會英語嗎?會。那麼你對英國文化懂嗎?不懂。只為交流。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05 八月 2010 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