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論文 嶺南書法叢譚 - 二、漢至元之廣東無名書家

嶺南書法叢譚 - 二、漢至元之廣東無名書家

文章索引
嶺南書法叢譚
二、漢至元之廣東無名書家
三、宋代之廣東書家
四、明代之廣東書家
五、清至民國之廣東書家
六、廣東書學之成就
七、廣東書家之特色
八、廣東書家對於全國之貢獻
所有頁面

二、漢至元之廣東無名書家

吾粵書風,雖較中原為後起;然而蠻夷太長,老夫臣佗,一代雄風,至今未沫,其時能書之士,亦可媲美中原。佗宮之瓦,出土於龜岡,字作繆篆,其書法之寬博,足與群臣上壽刻石頡頏。中原頗少西漢篆刻,得此大量瓦當,亦可以補其闕也。

南越王塚黃楊木刻之字,“甫七”“甫十”之分,只在直書之長短,赫然為西漢書跡之確證。以觀魯孝王刻石,尤為樸茂,此木刻發見之後,轟動中原,全國書家,認為瑰寶。論其價值,實與西陲漢簡,分耀南北,而相得益彰焉。

東漢書跡,則有永和六年草隸磚。其書體似延熹土圭,而時代較先。其筆勢似魏永平石門銘,其時代更先矣。此磚書法之超妙,方之急就章磚,無多讓焉。

欽州分茅嶺有碑,點書橫斜如竹葉,人莫之識,其書非篆非古文,豈所謂玀玀文者耶碑陰有“能避疫避火”五字似道家物,或在漢吳時,觀其筆法之純古,亦有漢人風格也。   

迨至隋朝,欽州有甯翔威碑。其書嚴密而峻拔,極似虞世南而魄力尤勝。在隋碑中,別具風格,康有為至稱為永興前道,吾謂學永興者,以此碑為階梯,則得所師矣。

隋徐知竦墓誌,碑陽及陰,均十八行,行三十字楷書。峻整疏朗,足與甯翔威碑媲美,可謂無獨有偶也。

暨乎李唐,潮安有開元鎮國寺經幢,書法峻整如龍藏寺,有歐褚之遺風。

後樑開成鑄清泉禪院銅鐘,楷書,鋒芒淩利,尚帶隋風。此銘載于金石萃編及阮通志,為開成銅器之僅存者,不僅書法之佳已也。

五代十國時,則有劉所造之南漢鐵塔記,字八行,作行楷書,法度謹嚴,筆厚意濃,有唐碑風格,亦金文中不可多得之精品也。

迨至北宋,南華寺有楊二娘木造像記。楷書六行,用筆結構,皆魏齊造像之遺,在中原書風盛習閣帖之際,廣東仍有此作品,為北碑書派,作一線之延,在書史中,實為珍品。且屬木刻,尤可珍貴。

元人入主中原,摧殘士氣,廣東書跡之傳者,乃至絕無僅有。漢奸張弘范碑殘石,近年出土于廣州小南門,字作隸書,甚類北碑,無唐隸甜熟之習。然白石何辜,乃為佞臣勒銘。無亦使元惡大憝,遺臭萬年也欣。

總而觀之,吾粵書風,由漢至元,可稱因襲時期。此期作品,與中原書風,互相因應。書跡流傳,在量的方面,雖如此之少。而在質的方面,則書體遞嬗的程式:由篆而八分,八分而草隸,草隸而正楷,皆已略備。且宋元之際,尚寫北派,中原古法,失傳於北,而薪傳于南,亦可異也。此外見於翁方綱粵東金石略,而未獲親觀睹者,恕從略焉。

此皆無名書家也。其在當時,本非書家,然以其能表見該時代之作風,至今書家,猶歡賞其高古,則稱之為無名書家,誰曰不宜。



最近更新在 週一, 14 三月 2011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