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页 |
---|
刘云德:善与恶的平衡观 |
善与恶的实践理性 |
善与恶的平衡 |
中国当代社会的善恶失衡 |
善恶社会中的人格自我平衡 |
善恶平衡与慈善事业 |
结语 |
全部页面 |
页1 共7页
刘云德 1954年出生,山西人。1982年获吉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联合国开罗人口中心哲学(人口学)硕士学位,1987—1988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现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旅游系主任、教授,译著《社会学》(上、下册),专著《文化论纲》。
从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孟子到现代的伦理学,善与恶的理论之争应该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结论。然而,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善与恶的观念似乎并不十分清晰。面对大是大非,人们无所适从。
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社会转型。善与恶的群体性困惑正表明这种社会变革已经触及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结构模式,其核心是文化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又是道德观和伦理观,而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善与恶的观念。当一个社会出现善与恶的大争论时,正说明这个社会面临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或者叫重建。因此,重新确立正确的善恶观对于今天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上页 | 下页 > |
---|
比较新的文章:
- 2013-03-26 - 欧阳中石:作字行文的先行者
- 2013-01-25 - 毛姆:从妇产科医生到大作家
- 2012-11-30 - 阅古杂谈:中国书法与古典家具的内在联系
- 2012-11-26 - 华人美国梦:把下半生交给美国
- 2012-11-25 - 书法的核心其实还是文化
比较旧的文章:
- 2012-09-10 - 浅谈毛笔的收藏价值(图)
- 2012-08-12 - 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缩影:陈寅恪家族百年兴衰史
- 2012-02-10 - 纸上的太极,墨上的气功:中国书法
- 2012-02-01 - 中国民国时期的四位书法家
- 2012-01-25 - 一条最合度的道路:“中庸智慧”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