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页 |
---|
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缩影:陈寅恪家族百年兴衰史 |
陈寅恪家族 百年悲欣 |
走出江西乡野的客家人 |
力推维新的湖南巡抚 |
游学日欧美 |
北归南渡 |
岭南一九四九 |
政府希望陈先生北返 |
学术上的爆发 |
最后的时光 |
与鲁迅、李叔同、齐白石结缘 |
传统文人的当代境遇 |
文化家族的转向 |
全部页面 |
页9 共13页
陈寅恪学生、中大历史系教授蔡鸿生,在陈寅恪雕像旁
学术上的爆发
一张摄于1950年代的照片里,陈寅恪坐在椅子上,披着围巾,拄着拐杖,兴致很高地给学生们讲课。听过课的蔡鸿生记得很清楚,上课地点是陈寅恪家二楼的走廊。
“先生家二楼的过道里,摆着七八张椅子。他当时给我们开的课名叫‘元白诗证史’。选修他课的人不多,我们全班总人数42个,4个人选了这门课。有一些教师也在旁听,有兴趣就来。先生的课不用考勤,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不用评分,只需要预习,要不听讲时会满头雾水。他助手黄萱会控制上课时间,时间到了就按下铃。”蔡鸿生对本刊记者说。
陈寅恪当年住过的二层小楼,如今已辟为“陈寅恪故居”,供访客参观。在二楼的走廊里,摆放着数张上课用的椅子,可以想见当年情形。
在蔡鸿生的记忆里,陈寅恪所用的书都是“大路货”,图书馆都可以借到,“但别人没有他那种深度的认识。”蔡鸿生认为学术的魅力尽在于此,“先生常讲,学术需要发覆,发覆就是创造力。”
陈寅恪当时的著述都是口述,然后让助手黄萱记录下来,这让蔡鸿生非常佩服。此后留校任教的他曾经让自己的研究生试着口述5000字的论文,没人能够做到。
蔡鸿生听课期间,知道陈寅恪正在写《论再生缘》。这本书写出来后油印了一些。章士钊南下看望陈寅恪时,携此油印本去往香港。
1958年12月号香港《人生》杂志刊登了余英时文章《陈寅恪先生<论再生缘>书后》:“而尤足以显出陈先生对极权统治下学术文化状态之反映者,则为书中论思想自由之文……”1959年,友联图书编译所出版了《论再生缘》。
1960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突然对《论再生缘》产生极大兴趣。5月4日,他第一次在《光明日报》撰文全面评价《再生缘》。直到此时,中国大陆的人才知道陈寅恪写了《论再生缘》。
一年之中,郭沫若连续在报刊上发表了7篇关于《再生缘》的文章。除了赞成陈寅恪对《再生缘》的评价外,他对其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再生缘》因此而成为彼时文化界的热点。改编自《再生缘》的戏曲《孟丽君》一时为国人所关注。
< 上页 | 下页 > |
---|
比较新的文章:
- 2012-11-30 - 阅古杂谈:中国书法与古典家具的内在联系
- 2012-11-26 - 华人美国梦:把下半生交给美国
- 2012-11-25 - 书法的核心其实还是文化
- 2012-09-14 - 刘云德:善与恶的平衡观
- 2012-09-10 - 浅谈毛笔的收藏价值(图)
比较旧的文章:
- 2012-02-10 - 纸上的太极,墨上的气功:中国书法
- 2012-02-01 - 中国民国时期的四位书法家
- 2012-01-25 - 一条最合度的道路:“中庸智慧”再思考
- 2012-01-10 - 当今书画收藏市场 明代书法最有升值潜力
- 2011-12-16 - 日本围棋手折扇签名彰显中国书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