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光明日報:東西美學的邂逅——中美學者對話身體美學 - 美是對生命慾望的積極肯定

光明日報:東西美學的邂逅——中美學者對話身體美學 - 美是對生命慾望的積極肯定

文章索引
光明日報:東西美學的邂逅——中美學者對話身體美學
美是對生命慾望的積極肯定
美育:身體訓練與修身
關於“性”的美學思考
所有頁面

 美是對生命慾望的積極肯定

 兩位學者對身體美學中生命慾望的積極肯定,凸顯了美學發展與時俱進的時代品格。但是,兩位學者對審美活動中生命慾望的積極肯定並不意味著其走向鼓勵貪欲的縱慾主義,而是旨在培養一種積極而又健康的生命慾望。

 張再林:與強調美的“非功利性”和“無目的性”的傳統西方美學不同,您站在身體美學的立場上,對身體的生命慾望及由此慾望所致的快感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即使是法蘭克福學派所嚴厲批評的通俗藝術和大眾娛樂,這一被戲謔地看作使人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的娛樂方式,您也力挺其中的美的價值,以致被一些人批評為“享樂主義者”。面對這個批評,從您的身體美學的角度,又如何回應呢?

 舒斯特曼:首先,我想說這是一個事實,即使是最不友好的批評家,也心知肚明電影讓數百萬人得到娛樂,搖滾讓聽眾身不由己地手舞足蹈,通俗藝術甚至還是高雅藝術的源泉,而這些再明白不過的事實卻往往被大眾藝術批評家們視而不見。其次,從身體美學理論上說,身體總是慾望著的身體,因此,肯定身體必然意味著肯定身體的生命慾望,我也正是在這個角度肯定了帶給人們身體快樂的通俗藝術與大眾娛樂。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美學對生命慾望的排斥只不過是意識化美學剝奪身體的一種反映,是貴族階級在宗教、政治和經濟喪失了特權以後,而試圖在審美上保持和鞏固自己的趣味,維護貴族社會地位的表現,也是在對通俗藝術辯護缺席的情況下,孤傲獨尊的知識分子缺乏直面現實的話語霸權行為。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大眾審美媒介的發展,被貴族階級和知識分子長期壟斷的高雅藝術一統天下的局面必然被打破,從而使長期處於被壓制狀態以肯定生命慾望的通俗藝術與大眾娛樂在今日有了表現自己的舞台。當然,在肯定通俗藝術與大眾娛樂優點的同時,我也清醒地看到通俗藝術與大眾娛樂有可能出現消極的方面,即有可能被資本邏輯所宰制、所俘獲,也可能走向媚俗化、庸俗化。

 張再林:在我看來,中國古代文化能夠為您對生命慾望的肯定提供極大的支持。沒有身體原罪意識的中國古代文化,始終對身體的生命慾望持正面的肯定態度,這一點也體現在中國古人對審美的理解上。例如,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古人就提出了“以樂釋樂”的思想,其講“樂者,樂也,人情之不可免也”。在這裡,古人所理解的“樂”不僅僅指音樂之“樂”,而是泛指包括一切能給人帶來身體快感的藝術和準藝術的所有形式。可以說,古人所理解的“樂”就是生命慾望的快樂與審美的快樂的統一。另外,中國古人講“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在高度肯定生命慾望的同時,並從中引申出了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食色美學” 。這一點,在“美”字的構字上也能充分地體現出來。一方面,“美”被訓為“羊大為美”,就是大羊的肥美更能滿足人的味覺之美;另一方面,由於古文字中“羊陽相通”,我們也可以把“美”解釋為“陽大為美”,即一種深深植根於男女兩性的陰陽和合之美。因此,與西方傳統美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古代文化在強調生理與倫理統一的同時,也美善不二地強調生理與審美的統一,並從中為我們推出了令世人嘆為觀止的“美其食”、“美其服”、“美其色”的中華特有的審美文化,而且也使中國古人始終把生命慾望的盈虧圓缺之間的“虛實之境”、而非某種實指性的東西視為人類美的追求的最終皈依。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五, 15 十月 2010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