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欣賞 丁仕美篆行合書《文以載道》

丁仕美篆行合書《文以載道》

丁仕美篆行合書文以載道

丁仕美篆行合書《文以載道》

長:137cm 寬:70cm

材質/形式:紙本畫心

年代:癸巳年春

引首章:墨緣

鈐 印:丁仕美印(朱文)

文以載道是關於文學社會作用的觀點,由中唐時期韓愈等古文運動家提出的“文以明道”發展,經宋代理學家的解釋得到完善。 “文以載道”的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所載之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文學也就是傳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貫道”,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文以載道”。文以載道的“道”,究竟是什麼?其實從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現在的“文以載道”,道”的內涵與外延都因時或人而改變的。包含有道德、道義、正義、倫理的意思。換成現代人的說法,也是人類良心,社會責任感。

“文以載道”的藝術命題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頤提出來的。他在《周子通書·文辭》中說:“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塗飾也。況虛車乎?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然不賢者。雖父兄臨之,師保勉之,不學也;強之,不從也。不知務道德而第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

“文以載道”的思想,早在戰國時《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後來唐代文學家韓愈又提出的“文以貫道”之說,他的門人李漢在《昌黎先生序》中說:“文者,貫道之器也。”。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五, 28 六月 2013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