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
---|
羲之真跡難覓,諸皇尊王,高古摹本亦珍, 一字千金 |
第二頁- 帝王最愛王羲之 |
第三頁- 只有41字的珍寶 |
所有頁面 |
只有41字的珍寶
即將亮相嘉德秋拍的這件《草書平安帖》上,佈滿了各種印章、題跋,數代人所進行過研究和評論都可在其中尋得蛛絲馬跡,其中不乏文徵明、梁清標等名仕大家,之後又到了乾隆的內府。
“《草書平安帖》最早見於宋代的《宣和書譜》,最早圖像記載則是在宋代潘師旦摹刻的名帖《絳帖》上,當時還是9行,但是到明代文徵明手中就已經變為現在的4行41個字了,應該是原帖被一分為二了,而現在的是前半部分。”胡妍妍說,“王羲之的真跡或者高古精良的墨跡摹本歷代都十分珍貴,所以常常會被進行切割,這樣可以售價更高。目前各大博物館所藏王羲之都沒有太多字的,大多只有幾行。”
“乾隆皇帝在這件《草書平安帖》蓋滿了各種收藏璽印,而且還在日理萬機當中,做了很多此帖的研究和註釋工作,他甚至把這41個字用行楷工工整整地重新書寫了一遍,做了一個釋文,之後還寫一個評語:“可亞時晴帖”(可以與時晴帖相媲美)。”胡妍妍說。
“時晴帖”指的是《快雪時晴帖》,是乾隆最為珍視的王羲之作品,“三希堂”(乾隆帝的書房)的“三希”之一,也是現今流傳的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作品,目前存於台北故宮,為唐摹本,是台北故宮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一直到嘉慶時期,《草書平安帖》還在宮中,但是之後的歷史脈絡就不是非常清晰了。因為清朝末年,國事衰微,溥儀遷至東北時,所攜帶宮中寶物也一路都在變賣和丟失。到東北之後,很多東西都是藏在瀋陽的“小白樓”中,但是之後兵荒馬亂,小白樓的很多東西也都丟掉了。
“藏家不願太多透露收藏細節,但他表示此帖在家中已經收藏了七八十年,從未動過。”胡妍妍透露說,“藏家考慮此時拿出拍賣確實與現在市場情況特別好有關,因為保存這麼多年,是否出手是一定要考慮大勢的,肯定會挑一個適當的時機,不過也有個人原因。”
目前,嘉德並沒有公佈此帖的估價,只是表示估價待詢。 “我們的預測或者說期盼肯定是過億的。”胡妍妍表示。究竟《草書平安帖》能不能超越今年春拍時《砥柱銘》創下的記錄,現在誰也不知道。但是起碼可以肯定的是,這只有41個字的《草書平安帖》可能要創下“最貴單字”的記錄了。
<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 2011-05-10 - 中日韓三國書法藝術現狀對比:隱性的文化競爭
- 2011-05-06 - 中國:向東還是向西?從清華大學百年慶典說起
- 2011-05-01 - 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第二屆聯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
- 2011-04-09 - 山西運城中條山巨型石砌篆字書法“水”週年回顧(視頻)
- 2010-12-03 - 肖雲儒自說——書法程式與生命表達
- 2010-07-29 - 山西陶寺扁壺毛筆朱書,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800年
- 2010-07-24 - 天人書法網改版升級了,歡迎大家訪問!
- 2010-07-21 - 英泰晤士報專文“書法捲軸粉碎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
- 2010-06-26 - 畫家吳冠中昨晚在北京逝世 享年91歲
- 2010-05-24 - 中國書法入人類非遺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