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2025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羲之真跡難覓,諸皇尊王,高古摹本亦珍, 一字千金 - 第三頁- 只有41字的珍寶

羲之真跡難覓,諸皇尊王,高古摹本亦珍, 一字千金 - 第三頁- 只有41字的珍寶

文章索引
羲之真跡難覓,諸皇尊王,高古摹本亦珍, 一字千金
第二頁- 帝王最愛王羲之
第三頁- 只有41字的珍寶
所有頁面

只有41字的珍寶

即將亮相嘉德秋拍的這件《草書平安帖》上,佈滿了各種印章、題跋,數代人所進行過研究和評論都可在其中尋得蛛絲馬跡,其中不乏文徵明、梁清標等名仕大家,之後又到了乾隆的內府。

“《草書平安帖》最早見於宋代的《宣和書譜》,最早圖像記載則是在宋代潘師旦摹刻的名帖《絳帖》上,當時還是9行,但是到明代文徵明手中就已經變為現在的4行41個字了,應該是原帖被一分為二了,而現在的是前半部分。”胡妍妍說,“王羲之的真跡或者高古精良的墨跡摹本歷代都十分珍貴,所以常常會被進行切割,這樣可以售價更高。目前各大博物館所藏王羲之都沒有太多字的,大多只有幾行。”

“乾隆皇帝在這件《草書平安帖》蓋滿了各種收藏璽印,而且還在日理萬機當中,做了很多此帖的研究和註釋工作,他甚至把這41個字用行楷工工整整地重新書寫了一遍,做了一個釋文,之後還寫一個評語:“可亞時晴帖”(可以與時晴帖相媲美)。”胡妍妍說。

“時晴帖”指的是《快雪時晴帖》,是乾隆最為珍視的王羲之作品,“三希堂”(乾隆帝的書房)的“三希”之一,也是現今流傳的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作品,目前存於台北故宮,為唐摹本,是台北故宮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一直到嘉慶時期,《草書平安帖》還在宮中,但是之後的歷史脈絡就不是非常清晰了。因為清朝末年,國事衰微,溥儀遷至東北時,所攜帶宮中寶物也一路都在變賣和丟失。到東北之後,很多東西都是藏在瀋陽的“小白樓”中,但是之後兵荒馬亂,小白樓的很多東西也都丟掉了。

“藏家不願太多透露收藏細節,但他表示此帖在家中已經收藏了七八十年,從未動過。”胡妍妍透露說,“藏家考慮此時拿出拍賣確實與現在市場情況特別好有關,因為保存這麼多年,是否出手是一定要考慮大勢的,肯定會挑一個適當的時機,不過也有個人原因。”

目前,嘉德並沒有公佈此帖的估價,只是表示估價待詢。 “我們的預測或者說期盼肯定是過億的。”胡妍妍表示。究竟《草書平安帖》能不能超越今年春拍時《砥柱銘》創下的記錄,現在誰也不知道。但是起碼可以肯定的是,這只有41個字的《草書平安帖》可能要創下“最貴單字”的記錄了。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六, 06 十一月 2010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