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聯合早報:漢字屬於全世界別搞得老外難上加難 - 第二頁

聯合早報:漢字屬於全世界別搞得老外難上加難 - 第二頁

文章索引
聯合早報:漢字屬於全世界別搞得老外難上加難
第二頁
所有頁面

新建議引起怨聲載道

當時的漢字簡化是為了方便書寫。今年8月,中國教育部下面一個很權威的專家組提出《通用規范漢字表》(草案),宗旨卻在於規范書寫,提出要改動44個字,另外恢復51個異體字,在全國引出了一片反對聲。現在權威人士表態,說是很可能不改了。

這些改動也真沒有價值。 “琴”字的左上角寫成“王”字,或者寫成“挑王”;“唇”字的那一撇要拖得長一些還是短一些,這是多麼微觀的事,也值得那麼精心研究,還怕漢字不難學嗎?外國人學漢語,其中就有一個笑話,說是他們實在看不出“己”、“已”、“巳”三個字的區別,只好用尺來量。曾有一部電影諷刺專家沒有用,具體情節是他在課堂上大講“馬尾巴的功能”;魯迅小說裡講的孔乙己,窮困潦倒,就給酒店小伙計講“茴”字的四種寫法,以顯示自己的學問。這些學問,真的沒有用!如果把漢字搞得中國人都大叫其難,就更不用說方便外國人學漢語了。

對漢字規範的過分講究,實在是勞民傷財。漢字是一種工具,用來交流思想,傳承文化,如同農民手中一副犁杖,重點在於它在犁地的時候很好用。一位農民,如果在犁杖花紋的修飾上下了很大功夫,本來就價值不大;如果因為修飾而影響了犁地效果,那就只好說,這位農民過於偏執,甚至有點兒病態了。某些漢字專家不也是如此嗎!用了8年時間,研究出這麼一套方案,卻弄得怨聲載道,真是匪夷所思。

為多數人考慮少改為好

專家是值得尊重的,鄧小平給當代中國人留下的一句經典語言,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但專家也得是真專家。有兩位專家在中國是很招議論的。一是某軍事專家,2003年在中央電視台講起伊拉克戰局,眉飛色舞,好像美軍打入伊拉克之後,立即會陷入全民抗戰的汪洋大海中。誰知伊拉克兵敗如山倒。

二是某金融專家,2006年講房價馬上就要跌了,在北京,等到2008年奧運會開過之後再買吧。結果是,現在北京的房價如過山車一樣飛漲,誰聽了他的話晚買房,誰就吃大虧。

但現在,兩位專家照樣是專家,依然大講軍事,大講金融,當嘉賓,做演講,沒聽說有什麼認錯、修正、抱歉之類的話。再想到這一次的漢字專家,看來,有些時候,有些問題,專家的想法是不如常人的。

據我所知,新加坡是採用簡化字的。這也證明,漢字實際上是全世界的漢字。既然全球各地使用者,那還是少改一些為好,不能讓人家認漢字難上加難。

作者是中國退休新聞工作者

原文地址:http://www.zaobao.com/yl/ tx090910_001.shtml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05 八月 2010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