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在歷史中感悟文明的命運— 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 第二頁

在歷史中感悟文明的命運— 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 第二頁

文章索引
在歷史中感悟文明的命運— 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第二頁
第三頁
作者蕭功秦簡介
所有頁面

 

如果有人問我,你能不能用簡單幾句話,說出讀《萬曆十五年》給我的感悟,那麼,我要說的這句話就是,中國傳統文明,已經越來越像一張碩大無朋的、無形而又無所不在的網,它把所有的人定格在這個網絡的每一個格子裡,讓他只能以他必須遵從的方式去說話,去行動,去追求,去哭,去笑。如果不是這樣,他將無法在這一個社會裡生存下去,然而,一旦他這樣做了,他可以生活下去,但他的命運與從此早已經註定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例如,張居正是少有的能干人,他深受皇帝信任,位極人臣,並能利用這種信任去做一番大事業,可惜他注定要成為死後的製度犧牲品,明代取消宰相一職,張居正只能是皇帝的顧問,而並無正式的決策權與任免權(見本書73頁),這一特殊地位與角色,使他不得不“名不正則言不順”地去引用私人,以造成一個推進他的事業的文官派系,並玩弄一些不那麼中規中矩的手段。其結果就是,凌駕於官僚群體之上的他,必然結怨甚多,在道理上自然會惹人口實,死後被他的政敵清算一空。

取代張大學士的首輔申時行,頗懂得在朝中的放低身姿的為官之道,是個“和稀泥”的好手,也許在當時情形之下這算是既明哲保身,又能調節人事關係的最合適的做法,然而,在處處受到體制與人事關係的約束的條件下,他的妥協又被政敵攻擊為“只顧目前適應,放棄原則”(84頁)。

在作者的解讀下,明朝皇帝也並不是天生的壞人,萬曆皇帝,以及正德皇帝,這兩個皇帝,同樣是有七情六欲的大活人,帝國的網卻使他們的人性與制度發生持續的衝突,並變得越來越不近人情。在與強大的文官制度的較量中,正德皇帝狡詰而叛逆,放蕩而浪漫,如果活在現代,他可能會是一個好的棒球運動員,然而不幸他生於那個環境,精力充沛的他為了擺脫宮中無趣的生活而居然御駕親征,竟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而萬曆皇帝,由聰慧好學、有遠大抱負而逐漸變得心灰意懶,成為中國歷史上數十年不上朝的最不負責的天子,並種下了明帝國敗亡的最初的種子。

同樣,模範官員海瑞、不知疲倦的大將軍戚繼光、哲學家李贄等人,則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飽受煎熬,這些人最終都沒有做到功德圓滿,有的甚至身敗名裂。為什麼明帝國上至天子,下至百官中的這樣一些傑出人物都會遭受這樣的命運?這是因為,由我前面所說的“天網”已經日益牢固地束縛著人們。這個天網就是由儒家的道德說教,複雜而繁瑣的禮儀、百官必須遵守的各種官場規矩與潛規則,以及用作者所說的祖宗傳下來因而不可更改的“原始而簡單的製度”( 179頁)。

在作者看來,“皇帝的職位是一種應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機構,而每一個皇帝又都是一個個人”,作者所的這句話,使人們把批判的視角,從一個一個的具體歷史人物,轉移到更深刻的社會背景上去。作者還進而指出,“當日的製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犧牲品而遭殃受禍。”這句話遠比對封建主義專制體制的抽象批判更有說明力。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六, 02 四月 2011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