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論文 論用筆與結字:書法藝術成熟的三大歷史階段 - 五、當代書法創作的技術與技巧特徵

論用筆與結字:書法藝術成熟的三大歷史階段 - 五、當代書法創作的技術與技巧特徵

文章索引
論用筆與結字:書法藝術成熟的三大歷史階段
二、篆書:中鋒用筆與圓形結字
三、隸書:側鋒用筆與方形結字
四、行楷書:中側鋒並用與方圓兼施
五、當代書法創作的技術與技巧特徵
註釋:
所有頁面

五、當代書法創作的技術與技巧特徵

“古質今妍”、“遒勁姿媚”,整個書法史都在不斷處理這一問題,而歷史上每一個書法家也是在不斷處理這一問題。從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看:從舞陽賈湖甲骨文時代到王羲之時代的六、七千年曆史是在不斷地處理著這一問題;我們現在每一個藝術家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也在處理著這一問題。可以說,我們

今天的書法藝術實踐,面臨著處理整個書法史上所碰見的全部技術與技巧的問題。

中國書法藝術經過篆書、隸書、到行楷書的遞進發展變得成熟了,正是在成熟以後,才產生了一系列的經典書法家,產生了今天我們能夠得以繼承的書法傳統。我們要辨證地去看書法發展史的每一個過程;我們只有掌握了全部審美、創造過程中間的要點,才能實現書法藝術不斷的新創造。如果只能寫篆書或者只能寫隸書,都不能算一個書法家,書法家必須掌握篆、隸、行、楷的基本技術與技巧,正所謂諸體兼備。如果你只能寫蠶頭雁尾的隸書,豐富的點畫發展都還不知道,又怎能稱為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呢?反過來說,我們今天書法的創作必然要運用前人積累的所有審美經驗。如果問什麼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書法的歷史性特徵?就是當代書法家對傳統的全面繼承。不僅要看到篆書、隸書、行楷書的審美過程,還要看到各種新出土的書法資料帶給我們的各種審美信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書體、這麼多的風格和流派,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重要的斷代性歷史特徵。這個特徵在二、三百年以後將更為突出,這個時代是前此任何時代所沒有的。唐代人哪裡看過甲骨文?東晉人就很少看到竹簡,西晉雖然出土了《竹書紀年》(18),但是歷史上的東西轉瞬之間便會全部消失了。許慎是西漢初期的人,他沒有看到過六國古文,在《說文解字》中把晚週戰國文字作古文,顛倒了古文與籀文的關係。這個錯誤在兩千多年後才由王國維在他的一篇論文《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19)中得以糾正。許慎把六國古文提在籀文之前,而實際上它們存在的時間段是平行的。這樣一個問題經過兩千多年才得以糾正,就是因為許慎的時代沒有看過其一百多年以前的六國古文。又如現在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人,恐怕也沒有看過大字報吧!雖然大字報在二十多年以前隨處皆是,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人不曾見過,而現在只能在圖書館、電影裡面才能看見了,轉瞬二十年之間便消失得一干二淨。所以,在對兩千年書法的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誤區。比如,有的書家寫隸書,就只知道《禮器》、《張遷》,不知道漢簡的寫法,不去吸收新的審美資料。當代隸書、篆書的重大特徵就是吸取了甲骨文、簡帛書的書寫,寫篆書就不像《毛公鼎》、《散氏盤》那樣拘束的中鋒用筆,寫隸書如同錢君匋先生一樣有著漢簡的味道,甚至於草書也帶著漢簡的隸草意味。所以,我們要用宏觀的歷史觀念來看待書法,才能得出符合實際的書法發展觀念。有些人寫隸書,可能幾十年之間保持穩定的書寫狀態,永遠都是《禮器碑》的結字與用筆範式,其藝術的生命就凝固了,而未老先衰。當代書法發展不是憑空想像,是時代對傳統的總結,是對傳統最全面的繼承。當代書法創作流派紛呈,風格各具的現實,決非某些理論家可以作“導向”的,當然同樣也不會為某些藝術指揮棒所改變。建立在現代考古學發現基礎上的書法史研究,為當代書法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靈感。隨著對近萬年中國書法歷史的空前整理、研究、總結的進一步拓展,當代書法家們將會從中吸取更大的歷史的激情,開創出創作的新局面。這是歷史和藝術史唯物史觀的結論。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28 四月 2011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