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曜1211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エラー
  • フィードデータの読み込みにエラーが発生しました
Back 丁仕美書道 書道鑑賞 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鉴赏

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鉴赏

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鉴赏

潘世恩等五人行楷扇页

清代状元共计112人,苏州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七十二状元扇”,缘自吴湖帆私人收藏之《清代七十二状元书笺册》,是该馆极富特色的馆藏之一,其中汇集了清代三分之二的状元,而从中也可以对清代状元的书法豹窥一斑。

 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鉴赏

清代状元汪绎的扇面

“七十二状元扇”的书写者是七十位状元,之所以是“七十二”,因为其中有两位状元有两幅扇面,分别是张謇和刘春霖的。最初,吴湖帆对清代状元扇的收集范围仅限于苏府属状元书箑,继之扩充至江苏全省,进而欲囊括全清。

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鉴赏

清代状元翁同龢的扇面

这批状元扇的来源无外乎三种:一是状元本人亲自馈赠,如清末状元张謇、刘春霖;二是书画友人手中有藏扇,这需要吴先生以自己的作品或者珍贵书画、古玩等换取;三是藏扇在状元后人手中,这往往需要吴先生费尽周折,不仅要出重金,而且要多次登门求索——由于状元的后人也多珍视祖先的书法墨宝,若非经济确有困窘,一般不愿出手,直至被吴先生的诚挚打动,才肯交出状元扇面。

清代七十二状元书法鉴赏

翁同龢胞侄翁曾源的扇面

吴湖帆在收集到这些状元扇之后,统一装裱成册页,在裱边的右面写上该状元的名号等资料,钤上“梅景书屋”、“吴氏梅景书屋图言印”等朱、白文印章,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慨然捐给苏州文管会,他语重心长地叮嘱苏州文管会的工作人员继续搜集,以集满百十二把为快。现在,虽然状元扇的数量并没有增加,但能够汇集清代所有状元中的三分之二,已经是来之不易,而其中更是可以对于清代状元书法豹窥一斑。

清代第一科状元傅以渐行草书七言诗金面扇与最末一科状元刘春霖楷书七言诗扇,两位状元一首一尾及第前后相距两个半世纪,书扇归于一处,实为难能。傅以渐是顺治三年丙戌科状元。傅以渐书法有很高的造诣,字体遒劲有力,挥洒自如,长驰短击,恣肆纵横,放达中仍不失矩度。刘春霖是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的书法承袭唐代楷书风格,主要以虞世南、欧阳询为宗,字体结构规整稳妥但并不刻板,用笔精健含蓄,墨气和润,颇具疏朗和谐的形式美和清静的韵致。

这批扇面作者包括许多特色的状元,如:顺治年间骑着毛驴上朝的清首位状元傅以渐、康熙年间的“白头状元”王式丹、雍正年间的彭启丰、乾隆年间清廉耿直的王杰、嘉庆年间的吴信中、道光年间的吴钟骏、咸丰年间的两代帝师翁同龡、同治年间的陆润庠、光绪年间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还有拒当汉奸的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等等,皆为清代杰出才俊。

扇面书法有行书、草书、行楷、行草等多种表现手法,有七言、五言和诗赋,内容大都健康向上,旨趣高雅。其中傅以渐的《行书七言扇面》,尺寸为31.5×60.5厘米,笔力苍劲,宛若行云流水;嘉庆状元彭浚的楷书《洛神赋》书风飘逸洒脱,每个字都一丝不苟;道光三十年庚戌状元陆增祥的《朱书行书扇面》线条匀称,清新流利;还有时年72岁高龄的道光十六年丙申状元林鸿年的《楷书纨扇》,书法挺拔劲秀,颇见功底。

除了个人的书法作品之外,还有两幅合作书扇格外引人注目,一幅是乾隆元年丙辰科状元浙江金德瑛与乾隆四年己未科状元广东庄有恭及雍正八年进士嵇璜合写的行书金面扇,另一幅是有鲁斋上款集五状元书法于一扇,他们是潘世恩、吴其濬、朱昌颐、林鸿年、钮福保五人。这五科状元“魁星高照,喜跃龙门”的时间,前后相距达45年之久。

书扇之时,老状元潘世恩已寿登耄耋,新科状元钮福保尚正当华年,五魁一堂,少长咸集,金面小扇,同留墨宝,堪称空前绝后。吴其濬书法远学米芾,近法梁山舟,欹侧多姿,初显倜傥;朱昌颐则能由欧而虞,稍见开张,规矩而不掩其情;林鸿年书法纯学欧阳询,循规蹈矩而终见笔,所谓具体而微;钮福保学欧而颜,端严壮重,棱角耸峙,所谓过犹不及,因其刻板近滞;潘世恩书为五人之冠,学颜而能得其形神,宽而约、博而和,侃侃如君子临朝、谦谦如学士面圣,清仪自远,风规独照。

在“七十二状元扇”中,还有两幅行草书扇面为“连中三元”的状元所作,其一是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状元苏州钱棨,另一位是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状元广西临桂陈继昌。自隋唐创设的科举制,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一共沿用了1300多年,而史料上确切记载“连中三元”的只有14人。钱棨善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又学“二王”,书体秀逸滋润,沉着严谨而不失雄健,运笔流畅,毫无“馆阁”之气。陈继昌的书法清丽劲秀,特别是他的楷书,功力极好。

状元几年才一个,天下门户万千家,一门两状元在科举时代同样是极为罕见的事情。清代苏州府就有两对祖孙状元,他们是陆肯堂与玄孙陆润庠,夺魁相距189年;彭定求与长孙彭启丰,夺魁相距51年。还有两对叔侄状元,他们是吴县吴廷琛与侄吴钟骏,夺魁相距30年;常熟翁同龢与胞侄翁曾源,夺魁相距仅7年。陆润庠的行书运笔婉丽劲健,庄妍流美,有平稳舒缓之韵味;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一股儒雅之气。彭启丰工书法,善绘画,又能诗文,著有《芝庭诗文集》。所作山水有倪云林、黄公望笔致,书法则学祖父,善书瘦金体。

翁家一门都擅书法,功底深厚,颇具声名,形成了一个翁氏书法群体。翁同龢常说自己写字作画“皆无章法”,“余书以意行,不守法度”。其实,他在长期学书过程之中,不但下过很深的临摹功夫,而且对于基本功训练和技巧的把握,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教子侄们习书,总结了“论书十六字”:“锋必抵纸,要用柳法。气要完固,臂力浮起。”

清代科举考试,书法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准备应试的学子无不重视书法练习。状元扇反映了清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官方的要求,比如文采要好,字体要好,而且每个皇帝对于书法的偏好不同,往往倾向于字体符合个人喜好的人为状元,这也左右了清代书法的走向。

最終更新 2013年 6月 25日(火曜日)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