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曜05112025
Last update08:15:27 PM
丁仕美 草书书法横幅,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作品尺寸:238cm×71cm
创作年代:2010年
最終更新 2013年 6月 27日(木曜日) 12:06
続きを読む...
毛公鼎是周宣王年间所铸造的一个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上刻有499个铭文,为当今出土的铭文青铜器中,文字最多的一个。毛公鼎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为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三宝”。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时(828~782B.C.)的一件重器,因器为毛公所作而得名。
最終更新 2011年 7月 20日(水曜日) 03:54
商周时代,青铜器是王公贵族拥有的贵重物品,象征权力和地位。器物里面往往铸有文字,称为铭文,又称“金文”。殷商青铜器金文书法,方折劲直,描摹的痕迹很重,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西周中期以后的金文,淡化了书法的装饰性,富有书写意味。
最終更新 2011年 7月 20日(水曜日) 03:42
《苕溪诗卷》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 … ]
44 / 74 ペー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