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濁酒笑談 鍵盤時代的書法審美

鍵盤時代的書法審美

鍵盤時代的書法審美

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簡化與便捷。這種便捷在學校教學和青少年的生活中同樣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課件代替了板書,博客代替了日記,就連一些高年級學生的作業也是在網上下載、網上提交。

現代科技設備的普遍使用,讓書寫在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漸行漸遠,這不免引人擔憂,如果書寫在中國人的兒時記憶裡成為可以忽略的存在,如果書法的實用性盡失,即便書法作為一門必修課進入中小​​學課堂,又能在鍵盤輸入的“無紙化”時代,為延續了數千年的中國書法增添幾許薪火?

21世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鍵盤輸入幾乎替代了所有正式、非正式的文字書寫,那些規範的印刷字體符合美觀、清晰、易識別的閱讀要求,書法,甚至硬筆書法的實用功能,都已經漸漸被鍵盤輸入所取代,這種潮流不可逆轉。那麼書法是否會就此消亡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其原因是人們有視覺上的審美要求,人們仍然需要書法藝術,現代科技不可能取代人的創造力,不可能取代藝術的審美表達。

在當代,人們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文字審美觀,許​​多印刷字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書法的一種延續。常見印刷字體中,宋體字、仿宋體字、楷體字都是由楷書逐漸演化而來,它們繼承了楷書的形式和結構,保留了楷書的美感,並獨成一家。電腦字庫中,還有多種字體可供人們選擇。

據統計,僅北大方正公司,截至2012年5月4日就正式發行了205款字體,這中間有一部分是現代的裝飾字體,為數眾多的仍然是傳統書法字體,或是由傳統書法衍生出來的字體,例如方正小篆體、方正隸書繁體、方正北魏楷書繁體、方正黃草簡體等,甚至有些印刷字體是由不同的書家風格演變而來:方正瘦金書繁體源自宋徽宗的書法風格,方正啟體源自書法家啟功的書法風格。因此,可以說,人們對文字審美的要求沒有改變,對書法之美的需求沒有改變,並且希望文字的美感多元而豐富。

此外,鍵盤輸入缺乏人類個性思維和情感的表達,因此現代科技不可能取代書法的藝術功能。藝術具有表情達意的特點,藝術創作中蘊涵著作者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書法也是如此。以東晉書聖王羲之為例,他有若干作品摹本流傳於世,每一件作品都各有特點,有的樸拙凝滯,有的輕逸流暢。其著名作品《蘭亭序》是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環境下產生的,故前半篇筆法秀逸優美,而當提到“生死亦大矣,豈不痛哉”之後,筆法微變,顯得凝重而激昂,雖然前後差異微妙,但足以看出作者的情緒波動對其作品的影響。又如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其代表作《祭侄文稿》滿紙怒與哀的情緒,將其痛失親人的情感揮灑得淋漓盡致。

此外,作者的個性也體現在書法之中。有人性格剛直,有人性格矜斂,寫出的字絕不相同。因此,書法的藝術功能除了文字的美感之外,更體現在作者通過書寫留下的情感“軌跡”上,而毛筆和宣紙恰好是極其敏感的兩種工具,在“牽絲連帶”中,在“一氣呵成”中,表達著作者微妙的心緒變化。這種時間性的美感是不可能用科技設備創造出來的。現在有一些文字設計服務網站,收集有大量書法名家的字跡,把它們拆散之後,可以任意組合,簡單而方便,但是無論如何排列,都覺得呆板生硬,其原因是文字之間沒有時間性和情感性,缺乏“一氣呵成”之感。因此,現代科技無法完全代替書寫,更不可能取代書法的藝術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書法教育應該偏重於審美教育,讓國人從兒時便認識到漢字之美、書法之美,從而熱愛傳統文化,而不是只讓學生枯燥地寫字,加劇一些學生和家長“書法無用論”的錯誤認識。

面對現代科技發展的浪潮,人們既不能視其為洪水猛獸,也不能高枕無憂。 1839年照相機發明之後,有人曾擔心繪畫會消失,近200年的時間過去了,繪畫仍然如火如荼地發展著,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照相機出現之後,繪畫所發生的根本性審美變革。因此,書法的未來不會消亡,但一定會發生變革,那是為適應時代發展、審美髮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切藝術都會隨時代而變,但人們追求美的願望將是永恆的。

最近更新在 週三, 03 七月 2013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