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曾經建立了一套獨立的貨幣文化體系,傳世和出土的古錢幣,幣材之多,數量之大,幣形之豐富,都堪稱世界之最。其中,中國古錢幣集書法藝術之大成,被考古學家譽為“微型字碑”。不同時期的不同書體,不同作者的不同手法,既有強烈的時代感,又充滿著變幻莫測的個性特徵。錢幣上的書法均出自名家之手,很難模仿,為錢幣的防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錢幣,使用圓方孔“半兩”錢,該錢文為丞相李斯以小篆所書,“骨氣豐勻,方圓絕妙”;三國時著名書法家皇象的篆書“大泉五百”,氣韻飛動,遒勁瀟灑;唐歐陽詢書“開元通寶”,端正古樸,法度嚴整,勁健含蓄,於平靜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風飄逸;宋蘇東坡書“元祐通寶”,蒼勁豪放,體勢秀偉;金黨懷英篆書“泰和重寶”,字體精美典雅,錢體精細渾厚;南唐大書法家徐鉉用篆、楷書寫“唐國通寶” ,篆書細長俏麗、渾重工整,楷書簡樸高古、瘦勁雄強,兩相配對、佈局嚴整;清代的戴熙書“咸豐重寶”,形體方正,筆劃平直。
皇帝親手所書的錢文叫“御書錢”,是我國錢幣的一大亮點,“御書錢”進一步把錢文書法藝術推向顛峰。開其先河的是北宋太宗趙光義書寫的“淳化元寶”和“至道元寶”真、行、草三體錢文;繼而是宋真宗趙恆書寫的“景德元寶”、“祥符元寶” ;宋神宗所書“元豐通寶”;宋徽宗趙佶書寫的瘦金體行書“大觀通寶”,其形體勁挺,用筆生動,鋒芒盡露,令人稱絕;還有南宋高宗趙構禦書的“紹興通寶”等等。
這些名家書法錢文,真書拙撲無比,行書水流雲行,草書龍飛鳳舞,篆書回環曲折,隸書方勁渾厚,一枚錢幣儼然似一幅精妙絕倫的書法佳作,觀之回味無窮。
<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 2012-11-04 - “左雲文藝創作晉省匯展”省城隆重開幕
- 2012-09-30 -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辭世 享年95歲
- 2012-09-19 - 首屆“張芝獎” 全國書法展將在瓜州開幕
- 2012-09-14 - 山西石膏山將建立“中國書法家創作培訓基地”
- 2012-09-13 - 珠聯璧合的中華書法與佛教
- 2012-08-11 - 在書法中品味人生,修身養性
- 2012-07-22 - 啟功先生談藝錄:蛤蟆不吃死蚊子
- 2012-07-21 - 書法家書法賣不過畫家書法?
- 2012-07-05 - 書者丁仕美
- 2012-07-04 - “漢字之美―中國書法展”亮相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