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山西陶寺扁壺毛筆朱書,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800年 - 第二頁

山西陶寺扁壺毛筆朱書,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800年 - 第二頁

文章索引
山西陶寺扁壺毛筆朱書,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800年
第二頁
所有頁面

奇蹟

甲骨文前已有較成熟文字

高煒先生說,上世紀50年代,山西一位考古工作者便提出,襄汾陶寺地區可能埋藏有夏朝時期的文化遺址。

1978年至1985年,原中科院考古所對陶寺遺址進行第一期發掘。最初發掘陶寺遺址是為了研究夏朝文化。但隨著發掘的推進,考古工作者發現,陶寺早中期的文化特徵與夏文化明顯不同,晚期才與夏文化相近。陶寺扁壺毛筆朱書,正是屬於陶寺晚期物品。因此可以推斷,毛筆朱書比商代的甲骨文早至少七八百年。

高煒表示,雖然只有幾個字符,但它與甲骨文已經非常接近,說明當時已有了比較成熟的文字系統。 “陶寺毛筆朱書是文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標本。”高煒說,在發現毛筆朱書文字之前,人們只知道早於甲骨文的文字雛形,是那些象形符號。陶寺毛筆朱書文字的出現,填補了兩者之間的一段空白。

後來,考古工作者在不同的遺址,分別發現與毛筆朱書同一時期的文字,這也證明,早在甲骨文之前,中國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文字。

爭議

一字之謎至今未解

據高老介紹,對於陶寺扁壺上的文字,鼓起一面的字符已經確認是“文”字。而另一面的奇怪字符至今仍爭論不休,甚至究竟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都沒法確認。

在高老提供的複製圖上看到,這個奇怪的字符上面是一個不圓不方的符號,下面一橫底下彷彿一個中斷的問號。這個字符,確實給考古界留下了一個難解的問號。

高老介紹說,對這個文字有三種推測。一是認為這個字讀 ,同“陽”。二是認為這個字就是“堯”。一些人曾推測陶寺地區為堯的都城。三是認為這個字為“邑”。扁壺前後“文”“邑”兩字,正好組成一個古代地名。

對這三種推測質疑的也不少。高老表示,關於陶寺毛筆朱書,可能會一直爭論下去,也許根本就不會有結果。但毛筆朱書本身的價值不會磨滅。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誠則表示,把這個在學界爭論已久的字符向公眾展示,就是希望引起更大範圍的討論,讓更多對古文字感興趣的人一起來破解這個謎團。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日, 15 八月 2010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