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欣賞 唐朝顏真卿《顏氏家廟碑》(780年),楷書

唐朝顏真卿《顏氏家廟碑》(780年),楷書

唐顏真卿《顏氏家廟碑》(780年),楷書

《顏氏家廟碑》建於建中元年(780年)。是顏真卿 72歲書寫的碑刻,顯示了顏真卿楷書的兩個特點:一是筆劃沉著渾厚,曲張有力而筆力內斂。二是結字寬博平正,穩重雄強,大氣磅礴。

《顏氏家廟碑》楷書,碑文一通,記文一篇。 338×176×40厘米。四面刻,陰陽兩面各24行,行47字;碑側各6行,行52字。李陽冰篆書額,3行6 字, 陰額題名10行,行9字。碑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

是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碑銘》 ,系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刊立。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書《碑後記》 ,時年72歲。當時正是顏真卿躊躇滿誌之時,書法風棱秀出、精彩紛呈,為顏真卿晚年書法藝術的代表作,與李陽冰篆額,世稱“雙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時李準跋文。據跋文記,此碑經唐室離亂, 倒臥於郊野塵土之中,至北宋太平興國七年李延襲發現後,才移入府城孔廟內。據《校碑隨筆》等書記載,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鉤筆,惟宋拓本完好,明時已鑿粗。如“李陽冰篆額”之“陽”字第三撇未損,“冰”字完好,“額”字右“頁” 直筆未損,則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雖然完好,然由於歷來傳拓過多,字口漸變,風神已差。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顏真卿》第五冊所刊張瑋藏的宋拓本(簡稱張本)與故宮博物院馬子云、施安昌著的《碑帖鑑定》所刊的故宮藏本(簡稱馬本)有較大差別。主要差別有:

  • “昔”字上部第四“人”字末筆,張本為長頓筆,馬本為捺筆;
  • ②“ 祠”字右豎鉤,張本細弱無力,馬本勁健有力;
  • ③“陽冰”二字,張本無損,而馬本“陽”字下部第二撇有損。張本、馬本均係剪裝本,看不出整碑風貌。

北京圖書館藏整拓本,與西安碑林原石相符,而與張本又有重大差別。主要有:

  • ①“昔”字上部第四個“人”的末筆,張本為長頓點,北圖本為捺筆。
  • ②“祠”字右豎,北圖本較張本為粗,可見剜痕。
  • ③首行,“議大夫”三字,北圖本稍損,而字畫清晰完整。張本“議”字殘去左下大部,只存半字;“大”全損,不見字形;“夫”字捺筆殘半。
  • ④首行下,宋太平興國七年八月廿九日李準跋刻,張本字跡雖清晰,但脫漏三十三字,計有“樵”下脫“叟之所”三字,“下”下脫“告”字,“立於”下脫二十九字。另,張本脫碑末“太平興國七年八月廿九日重立李延襲記”篆書跋刻。

《顏氏家廟碑》是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所立家廟碑,述其家族經歷與學問事業。它是顏真卿七十二歲高齡時之佳作。此碑寧樸無華,寧拙無巧,年高筆老,筆力遒厚,加上又是為家廟立碑,挾泰山巍峨氣象,呈俎豆肅穆之情,如商周鑄鼎,不可逼視。明王世貞讚歎道:“覽之風棱秀出、精彩注射,勁節直氣隱隱筆劃間。”並稱此碑“為今隸中有玉箸體者,風華骨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足見其在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三, 20 七月 2011 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