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欣賞 丁仕美草書書法豎軸-釋文: "水自流,云自飄,花自綽約,藤自窈窕。"

丁仕美草書書法豎軸-釋文: "水自流,云自飄,花自綽約,藤自窈窕。"

丁仕美草書書法豎軸-釋文:水自流,云自飄,花自綽約,藤自窈窕。

丁仕美草書書法豎軸

釋文:

"水自流,云自飄,花自綽約,藤自窈窕。"

137cm X 49cm

延伸閱讀:莊子寓言中的美學思想

1、夢化蝴蝶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摘自李商隱《錦瑟》

詩中提到莊子的蝴蝶夢,人人都耳熟能詳,因為它映照出莊子會通物我的物化美學思想。物化不同於對象化,它超越對象化的表現,讓生命自在呈現。化於物,“我”就是物,物我相通,相互之間沒有了界限。分不清誰是蝴蝶,誰是我了。在他的眼中,那翩翩飛舞的蝴蝶就是我呀,我就是那斑斕多姿的彩蝶,自由自在地翱遊於天地長空。

2、影子的故事

莊子曾講過關於影子的寓言故事,有個人討厭自己的影子,他動影子亦動,他跑影子也跑,他拼命地跑,試圖擺脫影子,但是影子始終隨行,最後這個人累死了。

在莊子看來,“形與影競走,悲乎”!世人其實就是與影子競走,與一種虛幻不切實的目標相互角逐。在現實中就表現為心靈與一切知識的、慾望的對象起衝突。這正是莊子不願意的生活方式,依他看來,人為何不到大樹下去休息呢?在樹下就沒有影子呀。這大樹下指大自然中,與萬物融為一體,沒有矛盾,不分彼此。這種大樹下的悠閒昭喻著莊子的隔離智慧: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通於天地,通於萬物,此謂天樂。

人與世界相通,世界向人開放,在知識的眼中,世界是對立封閉的旁觀者;在生命的眼中,萬物打開了生命的窗戶。在相通的世界裡,人物兩相宜,處處相融相即,呈現一種詩意的情懷,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忘我的快樂。

3、相濡以沫

成語相濡以沫出自《莊子大宗師》裡面講的一個故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儒家宣揚的相濡以沫被莊子視為一種虛假的溫情脈脈,因為在他看來,與其相互濕潤、苟延殘息,不如回到生命的水中,回到大自然的狀態,從一種干涸的生命暫寄場所,遊回本然的生命存在的江湖。只在這樣才沒有理性的分別、沒有目的的爭取、沒有慾望的揮灑。

4、敲盆而歌

莊子的妻子去逝,惠子去弔唁,卻見他盤腿而坐,敲盆唱歌。惠子奇怪問:她與你生活在一起,為你生兒育女,老了死了,你不哭而唱,是不是太過分了?莊子說:人的生命來自於自然之氣,死了歸於自然,歸於生命大本,生死如同四季交替。現在她安睡於天地中,哭不是太愚蠢了嗎?惠子所持人之常情,莊子持有天地之情,所以他們看問題的眼光不同。常情即萬物之情,人有情,觀萬物,所以萬物皆染上人的情感色彩。

莊子卻認為世人所謂的愛,不過是一己之懷,親親則愛之,類同則悲之,由此產生分別心,表現出來的人之愛不是真愛。如果順應自然之道,以萬物之情為情,方是真性情。莊子的不近人情的後面隱含的是他獨重天情的思想,一種相忘於江湖的自由天情。因循自然、獨守天真,以自然之情融入世界,放棄知識的、功利的、慾望的態度,擺脫態度決定一切的常識,以無情感、無態度來看待世界,詩意去愛,忘情融物。

5、重神輕形

莊子曾講到這樣一件事,申徒嘉是個斷腳的人,與子產同在一師門下求學。子產對申常流露出鄙視不屑,申說:你我同遊於形骸之內,而你卻索我於形骸之外,豈不荒謬?意思就是說我們因內在的德性相悅相交,你卻是那種以貌取人放棄神交之輩,說得子產無地自容。這就引出莊子的重神輕形的思想,即內在德性與外在形貌的關係,人的吸引力、真正的美不在外表,是內在德性,不是簡單的道德操守,而是一種充盈的生命狀態,一種充滿圓融的生命精神。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三, 20 七月 2011 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