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01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艺术时讯 书法新闻 中日韩三国书法艺术现状对比:隐性的文化竞争 - 中国书法艺术现状

中日韩三国书法艺术现状对比:隐性的文化竞争 - 中国书法艺术现状

文章首页
中日韩三国书法艺术现状对比:隐性的文化竞争
书法艺术融入日韩文化产品
中国书法艺术现状
日本书法艺术现状
韩国书法艺术现状
全部页面

一、中国书法艺术现状

清末至解放前,碑派书法横行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因帖学大坏,笔法破坏殆尽,书法只剩下“形”的外壳。再加上西学东渐,书法的实用性进一步削弱,书法越发衰败。民国至“文革”,先是连年战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尚无暇顾及文化艺术。“文革”开始,更是文化艺术的一场浩劫,可谓雪上加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书协不遗余力地开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频繁推出不同类别的展赛,迅速使书法得到了复苏。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在走过一些弯路以后,中国书法正快速、健康地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为例,展览组委会共收到五万八千余件作品,创历史新高。至去年底中国书协已拥有上万名会员。中国书法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在“文革”后确实令世人瞩目,甚至可以用“井喷”来形容。

再看看书法教育。好多大学开设书法本科专业,并招收书法硕士、博士,建博士后流动站,应该说中国已建起较为系统和正规的高等书法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的介入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理论研究的深入。虽然大学连年扩招,但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却呈逐年翻番的势态发展。在苏北欠发达地区的一个中小城市,师范院校书法专业07年招30人,却有六百多人报考。据说报考象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这样的老牌艺术院校都是半夜就去排队。中国的艺术教育俨然大踏步地快速发展了起来。和书法高等教育不对称的是中国对书法的普及教育明显不够,在中国小学到高中鲜有开设书法课的,这对提高广大民众的书法素质是一个严重的的缺陷。

历经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声势浩大、色彩斑烂的“二十年书法大潮”,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思维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给书法创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在作品的形式上,从细腻雅逸的小品化作品向尺幅较大的中堂、对联转变,书法作品已越来越大,不得已中国书协征稿必须限制尺寸;在作品的风格上,以回归古典书风唱主角,号称新古典主义,但书风雷同现象严重,一个展览几百幅作品看下来象是几个人写的;在作品的字体上,从篆隶楷行草各体分布均衡,向行草书倾斜,行草书往往占一个展览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楷书和篆书作品较少,写得好的更少;强化墨色的表现力,大量使用宿墨;注重视觉效果,色纸、泥金纸和绢等炫目的材料使用到了泛滥的地步,在用各种拼接手段,在注意了形式构成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对作品本身质量的追求;书法作者忽视文化修养的积累,作品内涵和韵味不足,更有甚者出现一些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二十年书法大潮”最明显和突出的成果是:书法家从无意识的泼墨,向有意识寻找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挥洒转变。这种深刻意义上的思想震荡,为当今书法实现根本上的变化带来可能。我不赞成书法界对书法前景持盲目乐观态度,但也不赞成那杞人忧天的担心和疑虑。因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有它乐观的一面,如展览机制的民主意识,专业新闻媒体的监督意识、力求书法作品的商业经济价值的社会化认可、书法教育的学科化、专业化,充分体现出中国当代书坛的繁荣发达。青年书家的成长普遍得到了前辈们的支持,得到了书法界的认可,这说明了中国书坛正处在良性发展状态。但也有让人担忧的一面,即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的改变正日益影响书法的发展,人心浮躁、急功近利以及传统文化的浅薄已成为阻碍书法学习者前进的绊脚石。




或许你会感兴趣的文章:
比较新的文章:
比较旧的文章:

最后更新于: 2011-05-11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