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页 |
---|
中日韩三国书法艺术现状对比:隐性的文化竞争 |
书法艺术融入日韩文化产品 |
中国书法艺术现状 |
日本书法艺术现状 |
韩国书法艺术现状 |
全部页面 |
二、日本书法艺术现状
从历史上看,中国书法是日本书道的源头,中国书法也一直影响着日本书道的发展,在很长的时间里,日本人使用汉字创作书法,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没什么不同。在战后,中国和日本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书法的民间交流,但当时不仅范围较小,且主要是中国的书法家作品赴日展出。七十年代末中日书法在文革后重新开始交流。1981年在中日友好协会的促进下,成功地举办了《日本中国书法交流展》,日方参展的是第二十五回《现代书道二十人展》的作者和作品,这二十位日本书法家的作品在中国引起广泛的注意。其作品可分为汉字书法、假名书法两大类,其中汉字书法主要表现为篆、隶、北碑和明清样行草。
战后三十年中,日本书法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时的中国书坛完全不知。因此二十人展不仅向中国人展示了当时的日本书坛的现状,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以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中日两国的书法交流日渐频繁,日本书展不断进入中国,人们更从二十位代表书家外,了解到日本还有少字派和墨象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书法界,大多数书家较易接受日本汉字书法中篆、隶和北碑书法,这是清代碑派书法在日本的延伸,所不同的是日本书家对碑派书法注入了更多的笔墨情趣。与此同时“明清样”书法也对中国书家中帖派一路给予启迪(所谓“明清样”书法实指中国明末清初的行草书一脉,典型代表是王铎和傅山),这使得中国书坛对明末清初的书法遗产兴趣大增。
这些作品虽然倾注了日本当代书法家的艺术创造,但由于毕竟离中国传统不远,所以他们的影响,随着中国书法热的出现,很快被中国书法家自己创造的多种风格所淹没。客观上说,在对书法经典的了解上,日本与中国是有差别的,日本人不是十分了解古代中国书法经典,比较注重自我表现。而中国书法家对中国书法传统的了解则深入、透彻得多,特别是近些年来,众多书法家主动向传统回归,创造了新的古典主义,书法的生命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在日本书坛并不占主流派地位的少字数派和墨象派虽不完全一样,但却是日本战后才发展出来的新流派。前者以一两个汉字为题材进行创作,既适应了展厅效应的需要,又适应了现代生活快节奏下人们游戏笔墨的需要,当然也可视为日本战后以来汉文化传统急剧衰退的产物。后者则是日本受到西方现代抽象主义绘画影响的结果,鉴于这两种类别的文化特征,加上八十年代前期西方美学思潮在中国的大量引进,因而对当时中国少数书法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称之为中国的“现代书法”流派,正是首先受到了日本前墨象派的刺激而出现的。
当中国书坛普遍向传统回归、重新向古代名家经典作品学习的时候,日本的书法仍然主要靠师徒相传、近亲繁殖的方法来维持书法的“繁荣”。这种“繁荣”在当今的中国是不可想象和容忍的。而日本少字数派和墨象派书法的过度发展,符号化和图像化导致了书法的异化,距离中国传统书法已越来越远。不知日本对中国书法的现状是如何看待的?还会象 “文革”刚过,中国百废待兴,一些日本书法篆刻家甚至要把“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搬到日本去那样吗?但我们也要看到日本对书法普及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中国,虽然高等书法教育滞后于中国,但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书法课。在社会生活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日本中产阶级以上家庭以书法作品装饰居室的比例远高于书法的母国——中国。良好的书法基础教育和相对积极的社会环境背景支撑着日本书法的发展。这种书法发展越快,和中国书法的差别就越大,将成为真正的“日本书道”。
< 上页 | 下页 > |
---|
- 2011-06-29 - 纽约时报:永远在进化的中国汉字
- 2011-06-28 - 罗马威尼斯宫举办“超越传统 - 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展”
- 2011-06-28 - 深圳书法家王乃栋谈创作 - 中国书法的价值在美丑不在新旧
- 2011-05-22 - 中国古典诗词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及其影响
- 2011-05-11 - 买得起的艺术:第六届北京买得起艺术节(AAB)
- 2011-05-06 - 中国:向东还是向西?从清华大学百年庆典说起
- 2011-05-01 - 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第二届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
- 2011-04-09 - 山西运城中条山巨型石砌篆字书法“水”周年回顾(视频)
- 2010-12-03 - 肖云儒自说——书法程式与生命表达
- 2010-11-06 - 羲之真迹难觅,诸皇尊王,高古摹本亦珍, 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