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页 |
---|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今晨病逝 |
第二页 |
第三页 |
第四页 |
第五页 |
第六页 |
第七页 |
全部页面 |
页7 共7页
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中国东方学有季羡林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实为中国东方学之福祉。
< 上页 | 下页 > |
---|
比较新的文章:
- 2009-10-22 - 书法传承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
- 2009-09-28 - 中国的“第四宗教”:书法
- 2009-09-12 - 联合早报:汉字属于全世界 别搞得老外难上加难
- 2009-08-20 - 教育部44汉字整形引发争议
- 2009-08-19 - 今天下午网站系统升级
比较旧的文章:
- 2009-06-04 - 巨型篆字“水”“写”上中条山
- 2009-05-10 - 对左云发展边塞文化的几点思考
- 2009-03-17 - 学者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
- 2008-12-21 - 著名学者、书法家金开诚同志逝世
- 2008-10-26 - 我眼中的丁仕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