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0920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出错
  • 订阅数据加载错误。
Back 浊酒笑谈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五四运动--(摘选) - 第六页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五四运动--(摘选) - 第六页

文章首页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五四运动--(摘选)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第六页
第七页--萬曆十五年的敘事探討
全部页面

学术生涯,美国时期

憑在美國陸軍參謀大學所修的學分獲密西根大學的取錄,攻读新聞系,1954年获学士,1957年获硕士。由於言語上的局限,黃仁宇其後轉攻歷史系,並於1964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論文:《明代的漕運》),成為學者余英時於密歇根所指導的唯一博士生。曾先後在南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年)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即現費正清研究所)(1970年)。他曾参与《明代名人传》、《剑桥中国史》時英國劍橋大學凱思學院院長李約瑟博士主持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集体研究工作。

1979年他離開教學崗位,專心寫作,先後出版了《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以「大歷史觀」享譽華人學界。因之他後來經常到台灣的大學演講作學術交流,並曾在《亞洲週刊》撰寫專欄。

2000年1月8日因心臟病發,在一場音樂會開場掌聲中,沉睡在夫人懷裡,一睡不起,逝世于纽约。

他的著作近年來在海峽兩岸頗受歡迎,但也有許多學者質疑與批判其觀點。

婚姻家庭

黄仁宇娶美国女子格尔为妻,并育有一子(傑夫)。

学术建树,大歷史观

黃仁宇主張「歷史上長期合理性(long-term rationality of history)」、「數字上管理(mathematically manageable)」等概念,是技術至上的論調,透過實證主義,以技術角度談論歷史,避免讓歷史淪於意識形態爭執。這種觀念即為大歷史观(macro-history)。大歷史观对于英美微观剖析历史方法的一种反动。强调不通过对历史人物短暂生涯的探究和历史事件的孤立的分析来研究历史,而是要通过对当时历史社会的整体面貌分析和把握进行历史研究,掌握历史性社会的结构性特点。例如在《万历十五年》中,不探究历史人物的善恶忠奸(黃仁宇主張歷史從不應該是批判善惡的歷史),他與李約瑟稱這主張為技術辯證,而是把他们放到整个明代的社会框架中进行研究,强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后的逻辑关系和政治文化构架。

「大歷史」(macrohistory)的理論表明,時代走向這種現狀,是由無數社會、物質上各條件所堆積起來的,歷史舞台上那個「關鍵角色」往往只是個角色,讓任何人來扮演都可以,我們熟知的人物只是正好在那個時間踏上了舞台,坐上了歷史早準備好的空缺。這在其作《中國大歷史》一書中表現無遺,謂中國版圖架構的形成,「當中無可避免有其地理歷史因素在,有二千哩容易被人侵犯的地方,中國不得不構成一體...」




或许你会感兴趣的文章:
比较新的文章:
比较旧的文章:

最后更新于: 2010-08-15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