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天津著名畫家張錫武:藝術變則生,不變則亡(圖)

天津著名畫家張錫武:藝術變則生,不變則亡(圖)

文章索引
天津著名畫家張錫武:藝術變則生,不變則亡(圖)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第六頁
第七頁
所有頁面

嘉賓:張錫武,歷任天津美術工作室、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天津楊柳青畫社副社長、總編輯。

 簡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畫家張錫武,經數十載潛心磨礪,自成一家,他所創立的“張派”牡丹畫風,風靡中國畫壇,追隨者眾,所出版的《張錫武畫選》、《牡丹的畫法》、《寫意牡丹畫法》等作品集和工具書,對廣大繪畫愛好者及中青年畫家影響頗大,為繼承和發展國畫牡丹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美術界成為“牡丹張”。

[中國網?濱海高新]: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走進本期中國網?濱海高新訪談。牡丹,作為永恆的國畫題材,古往今來為眾多畫家所垂注,惟津門畫家張錫武老先生,經數十載潛心磨礪,自成一家,獨樹畫壇,成績斐然,為業內外人士所公認,在全國享有“牡丹張”之美譽。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張錫武老師做客。張老師,您好。

[張錫武]:你好。

[中國網?濱海高新]:從各種傳媒和介紹您的美術評論上,我們得知您的畫作經歷了從連環畫到楊柳青年畫,再到牡丹中國畫的轉變,是一種什麼原因促成您的這些轉變的?

[張錫武]:我曾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做編輯,後來被調到楊柳青畫社。一次出差到蘇州正逢那裡舉辦牡丹挂歷展,看到挂歷上設計精美的牡丹使我心裡不由得為之一震,便萌生了到牡丹之鄉菏澤、洛陽去看一看的想法。正值牡丹盛開的季節,我來到洛陽,美麗的牡丹花吸引來許許多多的賞花者。通過觀察和對比我又產生了用畫筆劃出具有更高欣賞價值的牡丹的想法,於是我翻閱了大量有關牡丹的畫冊資料作參考,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中國畫家畫牡丹的人很多,比如,北京的王雪濤,他的牡丹立體感很強,他喜歡畫春天的牡丹配上秋天的葉子,很新穎;上海任伯年的牡丹水分大、鮮嫩;吳昌碩的牡丹葉子蒼勁。怎麼能畫出自己的風格呢?我就吸收各家之長,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牡丹,於是我從楊柳青年畫過渡到畫牡丹,開始走上畫牡丹之路。

[中國網?濱海高新]:聽說您父親畫牡丹別具特色,您的畫作有沒有受到他的影響?

[張錫武]:我父親開始畫牡丹的時候是受別的畫家的影響,而後自成一派。我是這麼想的,如果我按照父親的模式去畫牡丹,就沒有自己的風格了。我父親畫的牡丹一瓣一瓣畫得很精細,而我採取一氣呵成的畫法,畫面有深有淺立體感很強;另外我父親畫的牡丹國畫風格很強,粉、白、紅花,青綠色葉,色澤略顯單調,而我吸收了西畫的風格,使層次、色彩更加豐富。我認為一個畫家就是要用畫筆把生活中最平淡的東西昇華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就像釀酒師把充飢的糧食釀成醇香的美酒一樣。要想堅持自己的創作道路,就必須堅持自己的繪畫風格,只有大家各自形成自己的風格,藝術創作才能百花齊放。

“牡丹張”張錫武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富貴平安》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春醉》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露華濃》1999年


藝術變則生、不變則亡

[中國網?濱海高新]:為什麼您畫的牡丹艷而不俗?

[張錫武]:我畫的牡丹艷而不俗是因為我大膽使用了紅色,這是別的畫家最忌諱的,因為紅色用的不當就會變俗。紅花配綠葉就很俗套,而我用紅花配墨葉就更顯現出牡丹花的雍容華貴、艷而不俗。

[中國網?濱海高新]:您出版《牡丹的畫法》等工具書,學其形,不能學其神,您是如何使牡丹獨具神韻的?

[張錫武]:談到神韻要從兩個方面說。其一,無論搞什麼藝術,我們必須承認天賦。就像歌唱演員天生一副好嗓子和悟性,再加上後天的勤奮努力才能成為名歌手。畫畫也是同樣道理,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浮誇,我的牡丹艷而不俗的原因也就在於此。其二、我畫的牡丹是山水畫畫法和花卉畫法相結合、大寫意和小寫意相結合、水粉畫和國畫相結合。這種畫法使得我畫的牡丹立體感強、層次清晰、渾厚飽滿,同時賦予牡丹特有的神韻和意境。這是別人不敢嘗試的,也是我的個性所在。

[中國網?濱海高新]:“牡丹張”、“畫界泰斗”是人們對您的尊稱,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尊稱的?

[張錫武]:泰斗不敢當,至於“牡丹張”,我姓張就叫“牡丹張”啦。我認為做什麼事都要活到老學到老,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變則生、不變則亡,要不斷求新、求變,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叫與時俱進。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靜靜地開放》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雅韻》 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雅韻》 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漢宮春》 2003年


賦予牡丹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

[中國網?濱海高新]:您是如何看待繼承和創新的?

[張錫武]:對繪畫來說,不繼承就沒有根,只繼承不創新就沒有生命。過去國畫講究淡、雅、靜,今天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要用筆墨創作出富有時代感強的作品。在我的牡丹畫中你能看到微風徐徐、被風吹拂的牡丹,動感賦予它朝氣蓬勃的生命、賦予它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

[中國網?濱海高新]: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對您的繪畫有什麼幫助?

[張錫武]:作為一個藝術家單純的去畫畫、去寫字也可以,但是,對於藝術發展和提高他的局限性就比較小了。關心國家大事,博覽群書,通古博今,豐富自己的文化認識和社會的閱歷,對繪畫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幫助。

[中國網?濱海高新]:您覺得文化底蘊對一位畫家的繪畫創作起到什麼重要的作用?

[張錫武]:一個畫家當他的創作到達一個高峰時就有可能停止不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文化底蘊。文化底蘊對於畫家就像花盆土肥對於花兒一樣,花長到一定程度不長了,換了盆,施了肥,澆水,發展了根系,自然就再次生長得枝繁葉茂。文化底蘊的深厚與否與一位畫家對繪畫的認識、理解、悟性有直接的關係。比如聽聽音樂、看看戲曲、觀賞中國古建築等等,只有不斷的汲取營養、豐富內涵,創作的源泉才不會枯竭。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春意濃圖》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墨花魁》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br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春酣圖》 2002年


繪畫創作必須要有靈感

[中國網?濱海高新]:這樣說,您覺得靈感對於繪畫是不是至關重要?

[張錫武]:我承認必須有靈感,在靈感之下創作出的作品會比一般的作品有靈性,就像唱歌的模仿秀永遠不能超越原唱,就是因為他缺乏創作時的那種激情。人的一生不一定能有幾幅好的作品,過一段時間你拿出自己認為不錯的作品臨摹時就不可能達到同樣的水平了,這就是因為你已經沒有了當時的靈感、激情和意境。

[中國網?濱海高新]:有人說過一段時間再看自己作品仍覺得好,是一種退步,您覺得呢?

[張錫武]: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打個比方,人們說音樂家聰明在耳朵、畫家聰明在眼睛。即使是大畫家齊白石作品拍賣會的拍賣價格也是有高有低,這是因為質量不同。齊白石有一張墨牡丹圖,幾十年後他拿出來覺得還是很不錯,這就說明繪畫創作必須要有靈感,不可能畫出來張張都是精品。

[中國網?濱海高新]:我們看您出版的畫冊,您的幾張我們耳熟能詳的牡丹作品是不是就是在有靈感的狀態下畫成的?

[張錫武]:是這樣的。鬧SARS那年,也不敢出門了,於是就在家靜下心來搞創作,畫了幾幅自己認為不錯的好畫,幾年後拿出來看還認為不錯,當然別人怎麼看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網?濱海高新]:您更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在家畫畫,還是喜歡參加一些活動去推廣國畫藝術?

[張錫武]:因人而異。我覺得,創作需要構思題材、找靈感,這時候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空間環境,否則,剛有靈感就被打斷就沒法去創作了,但是,在創作之餘,還是應該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夢幻》 1997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中華春色》2003年

< p align="center">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溢香》 2003年


到大自然去感受生活< /h2>

[中國網?濱海高新]:在當今這個很浮躁的社會,您是如何保持自己低調、嚴謹的創作狀態的?

[張錫武]:這是一個大問題,這個浮躁不僅是畫界,各個領域都相對存在。我個人認為浮躁的原因是現在大家追求的東西與以往不同了,心理狀態也不同了。例如過去的那些名勝古蹟,元代、宋代留下的廟宇是人們出於對神的敬仰而修建的,工藝技巧水平相當高。而現在有些新修建的廟宇,其目的不同了,藝術含量和水準也就不一樣了。繪畫也是一樣,以追求金錢為目的的繪畫就會浮躁,就會粗製濫造,這樣的浮躁狀態肯定不會畫出好的作品,只有忘卻利益,靜下心來,坐得住,才能創作出好的繪畫作品。

[中國網?濱海高新]:對於藝術格局,有人提出大師都是待在大城市的,您覺得藝術有地域的限制嗎?

[張錫武]:不能一概而論。大師一生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認識、文化的修養以及各方面的見解不一定在大城市裡獲得;作為一名有作為、有發展的畫家應該到生活中去,看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從中獲得靈感,對於繪畫創作更有好處。

[中國網?濱海高新]:您最近還是經常到各地賞花,獲取大自然的養分嗎?

[張錫武]:最近因為年齡大了,外出的機會少了,前幾年我經常去洛陽、菏澤,賞賞花。有時候特別有感覺,來了靈感我就能創造出好作品,總在屋裡待著就不行了。不過,儘管年事已高,但是,只要有機會,我還是非常願意到大自然去感受生活的。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醉姚黃》 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春艷》2002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br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艷醉》 2003年


大眾文化不應該低俗化

[中國網?濱海高新]:有人說這是一個文化垃圾充斥社會的時代,您怎麼保證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

[張錫武]:不能說文化垃圾充斥,應該說這個時代的確有文化垃圾,但也有許多好作品,因人而異。作為畫家不能隨波逐流,應該給後人留下一些好東西。過去稱家的很少,而現在什麼都能稱其為家,名片、簡介中加上許多嚇人的頭銜,這些無非就是宣揚自己。當然宣揚也沒錯,過分就是低俗了。我們提倡大眾文化,文化代表著國家的形象,不應該提倡低俗文化。我個人的見解不一定正確,但我認為不能群眾喜歡歡什麼就畫什麼,要把握時代的主旋律,要帶動和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繪畫範圍很小,很難帶動國家整體主流。儘管我們國家有些領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中國的日益發展的社會充分證明主流是正確的。

[中國網?濱海高新]:現在天津畫界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況?有什麼不足需要改善?

[張錫武]:我認為主流是很好的,出了不少享譽全國的中青年畫家,他們確實下了很大功夫,畫的東西很到位,也很新鮮。但是不足就是有些保守,拘泥於傳統。繼承傳統是好的,但應更好的去發揚傳統。還有就是真假孫悟空層出不窮,混淆視聽,使群眾產生一種畏懼心理。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雪艷》 2002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天香夜露》 2003年


小的東西畫好了同樣受歡迎

[中國網?濱海高新]:那麼你對這些中青年畫家有什麼建議?

[張錫武]:我覺得年輕人學畫畫不要太浮躁,應該靜下心來從繪畫基礎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下苦功夫,所謂基礎包括文化上的修養以及對學術的理解,作為學生應該廣泛的吸收養分。其次不要涉獵的太多,只有認真學一種才能學得深、學的紮實、學得透。就像挖井一樣,照著一個地方去挖,才能挖出水來,取得經驗,再去發展。

[中國網?濱海高新]:您對天津畫界有什麼期許?

[張錫武]:提倡百花齊放,大寫意、小寫意、工筆的、粗獷的、細膩的,各種東西。現在畫界的傾向是大、怪,大了是好,但小的東西畫好了也照樣好。就像戲劇,大的戲劇是好戲,小品也同樣受歡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才是一個標準。

[中國網?濱海高新]:現在很多小孩子在父母的督促下學畫,您對這種現像有什麼看法?

[張錫武]: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可厚非。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成年後是否從事這項職業未為可知。而從小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雖然看上去對日後的工作沒有直接關係,但是當作一種興趣愛好去培養,確實是有益無害的。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風中牡丹》 2003年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
天津著名國畫家“牡丹張”張錫武作品:《綠牡丹》 2003年

 

[中國網?濱海高新]:你現在還在做創新工作嗎?

[張錫武]:是這樣的。我從吸收西畫的元素,到將大寫意融入畫中,經歷了兩次畫風的轉變,這一次我準備再變一變風格,從用墨厚重到淡雅轉變一下。這種簡化不是偷工減料,而是一種高度的濃縮、提煉。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舉辦個展覽,讓同行、觀眾評論評論。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民畫家,就應該拓寬思路,在藝術形式和繪畫風格上多做一些新的嘗試。

[中國網?濱海高新]:非常感謝您的做客,感謝您與我們分享您對繪畫的見解,也希望您在繪畫上的第三次創新,能給我們帶來更多耳目一新的作品。

(主持人張鸞文字整理王富傑國家一級作家)

最近更新在 週四, 05 八月 2010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