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04302025
Last update08:15:27 PM
一壶浊酒, 笑谈古今。人生若只如初见, 珍惜现在, 分享人生的感悟, 哲理人生
(明代萬歷年間竹刻花鳥紋毛筆)
毛筆,作為中國傳統的書寫工具,幾千年來,它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擁有一支上等的,具有收藏價值的毛筆,恐怕是歷代各位文人墨客都有的嗜好,作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毛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特殊的收藏價值又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最近更新在 週一, 10 九月 2012 18:18
閱讀全文...
16年前,陸鍵東著《陳寅恪的最後20年》一經出版即在知識界、文化界激起強烈反響。塵封多年的陳寅恪一時成為焦點人物,並開始由學界走向普通公眾。
最近更新在 週日, 12 八月 2012 18:59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它以實用的文字來體現美感,從有形的筆劃、結構和章法,來體現無形的神采、氣韻及意境。練習書法不但是一種藝術享受,中國書法作為"紙上的太極,墨上的氣功",所以既怡情又養生。
最近更新在 週二, 26 三月 2013 18:23
工於隸書的胡漢民
中國的民國時期,有四位書法家享譽書壇,他們也是當時政壇的風雲人物。他們是吳稚暉、胡漢民、於右任、譚延闓。其中吳稚暉精於篆書,胡漢民工於隸書,於右任長於草書,譚延闓善於楷書。他們四位在當時可謂各領風騷,被譽為“民國四大書家”,也稱“真草篆隸四大家”。
最近更新在 週五, 10 二月 2012 15:47
古人用琴棋書畫陶冶情操,助養合於中道的人格
“極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維模式。然而,我們對“中庸”到底了解多少,是否存在著誤讀與曲解?中庸智慧今天是否依然適用,應該怎樣去認識和“激活”?我們特邀對此有深入研究的哲學學者接受訪談:
最近更新在 週三, 25 一月 2012 21:37
第 3 頁, 共 1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