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欣賞 丁仕美隸書書法直幅《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丁仕美隸書書法直幅《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丁仕美隸書書法直幅《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丁仕美隸書書法直幅《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創作時間:2011年

作品尺寸:200cm X 50cm

書法釋文:“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針對禮壞樂崩、君暴吏污的社會現實,孔子“為政以德”的提出,在維繫國家社稷的穩固和安定,可謂深中肯綮。孔子用一個至今為人們喜聞樂道的比喻來說明其深遠意蘊:以德治理國政,就像北極星被眾星拱衛一樣,安定於自己的位置,而被人民群眾所擁戴。眾星拱衛北辰象徵著國家統一、安定。北辰居其所,即最高統治者的地位;眾星拱之,則是它們的權威和作用。統治者的權威地位,體現在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這種向心力、凝聚力在於正己修德,進而正百官,教化百姓。

“為政以德”是涉及多方面、多層次的行政倫理思想:一是進德修身(修德),正己正人,施政者以自身的懿德嘉行率先垂範;二是“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施仁政於民;三是“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為政》),對民眾施行德教。 “修德”與“德教”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無論施政者還是百姓,都要正身修德,都要受道德教化。施政者受道德教化(修德),就能夠愛民,施仁政於民;百姓受道德教化(修德),就容易聽從德行,便於管理。

“為政以德”的先決條件在於正己修德。孔子在回答“季康子問政”中指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以“正”訓“政”,道出了“政”的本質含義;強調施政者正人必先正己。這與“為政以德”的意思一致.有異曲同工之妙,收相得益彰之效。對於施政者來說,端正自己本身就是“為政”。正身修德,其人格、德行所產生的巨大感召力和示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孔子從正反兩個方面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

“為政以德”是儒家德治論的主張,儒家繼承和發展西周的“明德慎罰”同時對其也進行了改造。儒家突出“德”的政治意義,包括寬惠使民和實行仁政,認為“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二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認為“德”高於君主的權力,高於國家及法律,是區分“仁君”與“暴君”的標準,是執政、司法的指導方針。

《論語》可謂是我國長期封建社會德治傳統的百科全書。宋朝開國宰相趙普對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據載,趙普是山東人,所讀只《論語》一部書。 “半部”的說法顯示了其內容的豐富性和權威性。長期以來,歷代統治者和仁人誌士都把《論語》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寶典。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16 二月 2012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