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欣賞 丁仕美《右玉精神禮讚》(2010年),草書書法自作詩直幅

丁仕美《右玉精神禮讚》(2010年),草書書法自作詩直幅

文章索引
丁仕美《右玉精神禮讚》(2010年),草書書法自作詩直幅
右玉精神概述
右玉歷史故事之:從“吉盛堂” 到“大盛魁”
沒有老虎的殺虎口(多圖)
所有頁面

丁仕美< /a>草書書法自作詩直幅

《右玉精神禮讚》

199cm×48cm紙本

創作年代:2010年

釋文:舉目但見黑山頭,木蘭曾經在此留。千古蠻荒綠盡染,幸有我來山不孤。

丁仕美《右玉精神禮讚》 (2010年),草書書法自作詩直幅

右玉老幹部韓祥晚年入山,鎬鍬播綠,嘗發幸有我來山不孤之嘆,今補為全詩,亦志對右玉精神之禮讚。歲次己丑(筆誤,應為庚寅)秋,丁仕美。


右玉精神概述

右玉縣地處晉西北地區黃土高原,近內蒙古,近代受人為破壞,生態環境惡劣,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右玉人民堅持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全縣森林覆蓋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蹟,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宣傳稱之為“右玉精神”。

右玉縣,古稱善元縣。據《山西概況》記載,秦置善元縣,屬雁門郡治。西漢沿用秦制,東漢雁門郡南徙後,為定襄郡治。漢末郡縣俱廢,北魏復設置善元縣,後廢。唐以後為雲中縣址。明洪武25年置定邊衛,永樂七年(公元909年)將邊外玉林衛併入右衛,改稱右玉林衛,屬大同府。清初名右玉衛,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旋升為縣稱右玉縣,歸朔平府,府治設右玉。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留縣,歸雁北道。建國初,屬察哈爾省,仍屬雁北區。 1958年與左雲縣合併稱左雲縣,1961年復縣。 1972年將縣址由舊城遷梁家油坊。

右玉縣自古為我國北方要塞,這裡自春秋以前一直為北方少數民族所佔領。三國時,由於連年混戰,匈奴侵邊,人口流失,右玉一帶成了荒無人煙之地。秦初置善無縣,因拓跋圭建都盛樂(今和林格爾北),右玉屬都城近郊,史稱“盛樂金陵”。西漢高祖初,境內又增設中陵縣,隸雁門郡。明洪武二十五年置定邊衛。永樂七年又設大同右衛。正統年間又將邊外玉林衛併入右衛,改稱右玉林衛,屬大同府。清初改名右玉衛。雍正三年設立右玉縣,歸朔平府,府治設在右玉。民國時廢縣留府,歸雁門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八路軍革命根據地。

右玉舊城外冬季

右玉縣歷史悠久,人文昌盛,是山西省的文物大縣、文化大縣,有100多件文物被省博物館收藏。在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出現過不少名人誌士。如北齊的高市貴,為驃騎大將軍,戰功顯赫,官至晉洲刺史。明代的孫祥、何廷魁以及麻貴、麻承訓、麻承宣、麻承宗父子均是見諸史書的將領,官職皆在總兵以上。尤其是麻貴更為出類拔萃,官至右都督,與李成梁並為名將,時人有東李西麻之稱。清代亦有文武進士5人,出任知縣、知府。解放後,被譽為中國“裝甲兵之父”的耿耀張,愛國將領王國相,著名醫學家劉治漢,著名學者、教授劉子威等都是右玉縣的佼佼者。


右玉歷史故事之:從“吉盛堂” 到“大盛魁”

清代北方邊疆地區四通八達的驛道,也為內地商賈通往北方邊疆地區從事商業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當時清政府規定:官府驛站對民間過路商隊有保護職責和義務,所以,長城以北的驛路和驛站,對民間商業貿易產生了密切的關係。

早在17世紀90年代,康熙徵噶爾丹的時候,清朝政府為了保證軍需物資的供應,曾組織了大批的隨軍貿易商隊。他們隨同清軍通過驛站深入到漠北喀爾喀蒙古,從事軍糧和軍馬的販運,同時也兼做一些蒙古生意。如歸化城(今呼和浩特)旅蒙商號元盛德即是其中之一。這種隨軍貿易的商隊雖然隨著戰爭的結束而告終,可是,一些山西、直隸等地來的漢族商人卻利用已經開通的驛路和驛站,繼續從事邊疆地區的蒙古貿易,例如康熙年間,費揚古部隊在殺虎口(今山西右玉縣)駐防時,大盛魁的創始人王相卿、張杰和史大學等,在費揚古的軍隊中當廚夫或服雜役。同時,也為費揚古部隊採購一些生活日用品,得便時候,也採集一些蘑菇之類的東西,挑到歸化城販賣。由於他們經常出入於邊關集市,特別是為費揚古部隊採買食用牛羊,同蒙古人進行交易,因而逐漸學會了簡單的蒙語,懂得了一些蒙古人的禮儀和生活習慣以及相互交易的一些方法。費揚古的部隊,在康熙統帥下,進入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的時候,王相卿、張杰和史大學等也扮作小商販,肩挑著貨物隨軍前往,做隨營貿易生意。不久便以他們三人為主體,結合殺虎口的幾個人,形成了合伙的集體小商夥,以“吉盛堂”為“堂名”,初具商號雛形。其後創立了“大盛魁”。

大盛魁在長達二百多年曆史時期中,經歷了不斷發展的過程。

清朝徵噶爾丹後,在烏里雅蘇台、科布多駐有重兵。烏里雅蘇台是清朝統治外蒙的一個軍事政治中心。在這裡駐有大量軍政人員,需要一些商號為他們的生活服務。大盛魁的初期,總號就設在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和歸化城只是它的重要分莊,它就是以烏里雅蘇台為基地,為清朝的軍政人員服務,開展各項營業活動的。

隨著清朝對外蒙的統治進一步加強和大盛魁營業的發展。大盛魁為清朝軍政服務的範圍就更為廣泛。除清朝駐前後營的大員和大小部門的軍需供應,均由大盛魁經辦外,外蒙王公向北京納貢、值班和引見,也由大盛魁予以協助、聯繫,並以高利貸的辦法,貸給所需的一切費用。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大盛魁有了很大的發展。經營範圍更加擴展,清朝政府把外蒙的稅收也包給大盛魁。

1803年(嘉慶8年)清廷詔令派駐外蒙的將軍、參贊、辦事大臣和幫辦大臣等官員,會同外蒙各王公,嚴格檢查旅蒙商的經商票照,並嚴令每年徹底檢查一次。經過這樣的檢查,在烏里雅蘇台、庫倫、科布多、恰克圖以及在外蒙其他各地進行貿易的旅蒙商,很多因為沒有經商票照,或者因為所持的經商票照業已過期,被驅逐出境。有的還受到罰款和沒收貨物的處分。而大盛魁由於和清廷派駐外蒙的軍政大員、軍隊和王公貴族有著密切關係,因此它不僅沒有被驅逐出境,沒有受到絲毫損失,而且得到了一個大發展的機會。它以極便宜的價錢,接收了那些被驅逐的旅蒙商號的鋪底和貨物,開設分號。這不僅使大盛魁得到了大筆意外的財富,而且接受了許多旅蒙商號多年來在外蒙的貿易關係。清朝政府沒收下的貨物,官員們不會處理,也以廉價賒給大盛魁,這就使大盛魁又得到了一種意外的好處。

道光年間,大盛魁一方面擴大銷售地區和增加經營貨物品種的數量,一方面加大放印票賬的數量。這時清朝把徵收驛站的費用也包給大盛魁,這樣,大盛魁的業務就更加發展了。

咸豐以後,它又在一些城市廣為增設分支機構和小號,不僅獲得了大量利潤,也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龐大的商業網。      大盛魁就是這樣經過不斷發展,成為外蒙古市場上一家壟斷性的大商號。


右玉故事:沒有老虎的殺虎口(多圖)

沒有老虎的殺虎口


這段城牆曾記錄了最激烈殘酷的歷史,古代中國最堅固的防禦工事如今變成了歲月的塵埃,靜靜地定格在黃土地上。

這段城牆曾記錄了最激烈殘酷的歷史,古代中國最堅固的防禦工事如今變成了歲月的塵埃,靜靜地定格在黃土地上。

 

古長城的細節,沒有修繕,完全原生態

古長城的細節,沒有修繕,完全原生態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走西口,歌中的西口就是殺虎口。它位於山西、內蒙古交界處的右玉縣,實際上是長城上的一道關隘。殺虎口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還留有雄偉壯觀的古長城、鱗次櫛比的烽火台、蒼涼古樸的古戰場等景點,最重要的是這裡邊塞的氣質一直未變。

從山西太原向西北驅車,三個多小時後,就能到達殺虎口,殺虎口是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是古代中原地區通往內蒙古、外蒙古的主要關口,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的殺虎口被重修成了氣勢磅礴的一座雄關,走近了,會發現城牆底部磚頭顏色和上面簇新的成色截然不同,原來下面的石頭是以前留下來的,現在的城牆是在舊址上翻新的。城牆腳下還有一個通道,往下看,一個小小的拱形門洞並不太高,然而它正是歷史上“扼三關而控無原,自古稱為險塞”的殺虎口。

實際上,殺虎口從未出現過老虎,它在明代被稱為“殺胡口”,是時刻警惕胡人來襲的例證。據說門洞關卡故意造得很低,這樣,在過關時,胡人就必須單人牽馬而過,從而減少了他們衝關的危險性。城門裡還遺留著一小段當時的官道,是條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寬度可供一輛馬車和幾位行人並行,儘管我們看來有些簡陋,但當年康熙平定葛爾丹叛亂的兵馬就是從這條路浩浩蕩盪出發,通過“殺胡口”殺向關外平亂。戰爭結束後,皇帝為了安撫胡人和民族團結,特意頒旨將“殺胡口”改名“殺虎口”,藉此來表現此乃一座雄關。如今,在殺虎口外有很多駿馬,遊客可以騎上它們,體驗古時穿越雄關的感覺。

站在殺虎口城樓之上,連環堡(由殺虎堡、平集堡兩座城堡組成)清晰可見,堡內是明清時期中央直屬機構副將署、答稅部、驛傳道等八座衙門,還有康熙大帝親征葛爾丹叛亂三軍會典的校場。連環堡內的通順橋是西口古道的起點,當年過橋的人都祈盼“走出西口,通通順順”,橋下的石路上佈滿了深淺不一的印痕,據說那是背井離鄉走西口的人的腳印。不過說實在話,很多景點都是如今新修的,噱頭大過於看點。唯有那曠野的氣氛一直從遠古傳承到了今天。

六十年變綠洲的荒漠傳奇


如此美麗的自然風景,是右玉人六十年的堅持植樹造林的成果

如此美麗的自然風景,是右玉人六十年的堅持植樹造林的成果

 

秋天的殺虎口最美麗,是最佳的旅遊季節

秋天的殺虎口最美麗,是最佳的旅遊季節

 

方圓20公里的殺虎口不僅有雄渾古樸的古代建築,而且還有壯觀的自然景觀。高聳入雲的山峰隨處可見,沿蒼頭河畔行走,可以看見松柏參天,綠草如茵。值得一提的是樺林山,山上怪石嶙峋,北側就緊靠著萬里長城,形態非常神奇。沿著樺林山前行不遠就是著名的聖山,聖山的岩石裂縫中有泓泉水,冬天也不結冰,傳說這是仙女下凡的一滴淚水。在蒙漢相爭的年代裡,漢人為把聖山圍在邊內,日夜征戰,但一到晚上聖山便到邊外,這樣整整連築十三次,但是聖山仍在邊外,後來,長城腳下一村得名“十三邊”。

這些美麗的風景,一半天然生成,更多是人類與自然對抗的結果,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令人唏噓。殺虎口所在的右玉縣60年前只有0.3%的綠化面積……如今的右玉既有滄頭河濕地公園,還有南山森林公園,綠化面積達到了50%,右玉人靠著堅韌不拔成就了人類成功改造荒漠的奇蹟。在右玉種樹很難,因為植樹的最好季節是春天,但在春天,這裡的泥土還被凍著,一直到夏天才能自然化凍,那時樹苗根本不可能成活,於是右玉的縣委書記的基本工作就是每年春天帶領著幹部群眾用炸藥炸開凍土,植樹造林,為了防止水土流失,他們還把樹苗周圍的土地刨成錯綜的田字形,即使這樣,樹苗的存活率依然少得可憐,而右玉人並不氣餒,每年春天繼續炸土種樹,就這樣一代一代堅持了近60年,歷經18位縣委書記,才有瞭如今遍地紅柳、沙棘、小老楊及各色喬灌木和果樹的樣貌。其實右玉的地底下也有著豐富的煤礦資源,即使是全國特困縣時,右玉人依舊執拗地堅持種樹,不願意因為開採挖煤而破壞生態環境。

今天,站在高處,能看到殺虎口旁古長城泥墩垛子被挺拔的小老楊掩映著,山頂上有數十座風力發電的大風車緩緩旋轉著,夕陽西下,更是一副田園詩的美景,但誰又能想到它背後的故事呢!

右玉的塞外美麗田園詩

右玉的塞外美麗田園詩

 

特別推薦·右玉美食

右玉美食

右玉美食

 

因為地處各民族交集地區,民族間融合的結果也造成了右玉融合各民族風格的獨特美食文化。如果去右玉旅行,不可不嘗哦!

土豆魚魚

莜面和土豆的另外一種搭配,炒著吃既是菜又像是飯。莜面魚魚的製作方法也很神奇,純靠精湛的手勢將莜面搓成條狀,慢慢用手揉搓,用巧勁擠壓出無數酷似小魚的莜面“魚魚”來,據說熟手能一隻手掌下同時搓5、6根甚至更多的莜麵條,製作莜面魚魚的速度極快。最後將土豆切成塊與莜面魚魚和大蒜葉子一起炒熟,有時候加入茄子或者別的蔬菜,土豆口感酥爛而綿軟卻不散形,莜面軟糯而有嚼勁,味道特別香。

羊雜湯

羊雜湯是到右玉不可錯過的經典美食,物美價廉不說,滋味著實鮮得緊。正宗的羊雜湯裡面有羊頭、羊腿、羊蹄以及肝、肺、肚、腸和血等,將羊雜切成細碎的小塊,再用羊尾巴煎成油或者乾脆就用當地出產的胡麻油放入辣椒、花椒、蔥、蒜、陳醋等各色調料爆炒一下,加水,加入羊雜,再加入土豆麵做成的細細的透明粉條。細細的土豆粉條吃起來綿軟卻不失彈性,糯搭搭的,比我們平時吃火鍋時燙的粉條還要好吃,尤其是熱乎乎的時候。

攻略

交通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區)交界處,右玉縣西北35公里,大同、右玉到呼和浩特的汽車都會經過這裡。

門票

殺虎口旅遊區不收費,右玉長城歷史博物館10元/人,登長城5元。

住宿

殺虎口有條旅遊文化街,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也可以返回右玉縣城住宿。

周邊景區

樺林山

位於楊千河鄉北8公里。山勢險峻,並建有長城垛口,曾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該山樺樹茂密,鳥語花香,可謂是世外桃源,因此起名為樺林山。這裡一年四季美景不同,因此是攝影人夢寐以求的天堂。

右衛老城

右衛鎮老城區距山西右玉縣城北20公里,曾經是個邊塞小城,乃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的右衛鎮依然保留著較完整的土築城,城周10裡,有四門。甕城依存,南北各是雙甕城。城門洞存在,過去比較殘破,現在正在修繕。珍貴的寶寧寺在2008年末修繕完畢,殿上特別的斗拱值得一看。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五, 14 六月 2013 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