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在日本逗留了约两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招聘方国际交流基金为我这个只懂中英两门语言的中国记者全程配备了翻译。藉由这项便利条件,我与日本友人的交流以及讲演、采访等均得以顺利进行。不过完全不懂日语的我,仍有一个认识日本的特别方法。那就是汉字。
日中两国自100年前便藉由笔谈实现了外交,现代中文的专业词汇中超过70%以上来自日语。在日本逗留期间,我订阅了《读卖新闻》,以此来获知日本的重大新闻。在报纸的报道中,汉字的使用频率超出日常会话中的使用。其中,汉字在政治报道中所占比例可达七、八成。
我在Twitter上所关注的日本女性共有两位,分别是艺人苍井空,以及行政革新担当大臣莲舫。苍井空的日文Twitter我看不懂,而莲舫在谈论日本行政改革时,使用汉字的比例占到了八成以上。所以,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看懂她所主张的要点。我作为一名记者,在认识日本方面,也因为沾了汉字的光,而比普通的欧美记者要领先一步。可以说最起码能看懂一半吧。
不过在理解另外一半的大路上则遍布荆棘。这是因为对中国人而言,藉由汉字来认识日本将很容易导致误解,可算是最大的难关。日文中有部分汉字,依照中文知识去看是完全看不懂的。除了“大丈夫(中文“不要紧”之意)”“娘(中文“女儿”之意)”这些众所周知的词汇外,还有很多容易被两国翻译人员忽视的重要用语。
■ 日本菅首相“灵魂出窍”
在去年于汉城召开的G20期间,日本媒体报道称菅直人首相“没有存在感”。这里所说的“存在感”,在中国人看来其实是个很费解的说法。当我在读卖新闻的标题中看到这个词时,就完完全全地被搞糊涂了。
中文里的“存在感”,意为“存在的知觉(the sense of existence)”。是个颇有些哲学意味的词。“菅首相在会议中没有存在感”这句话,在中文里的意思是“会议召开期间,菅首相的精神不在会场”。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不是柏拉图或庄子,就是老子、佛祖这类人。
查过字典后,我才知道日文中的“存在感”指的是具有一定知名度、曝光度的意思。顺便插一句,在Twitter的中国用户中,最“具有存在感”的日本人是苍井空女士。这可不代表她就了解生命的本质啊(笑)。
有趣的是,在我读过的一本日文书《Public Diplomacy》的中文版中,“存在感”一词并未经过翻译,而被直接用在了译文里。这是否算是错译呢?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
作家鲁迅一贯提倡“直译”,而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也曾将“日本制汉字”积极地引入到中文里。最近数年里正在加速交流的中国与台湾两方,都分别毫不犹豫地引进了对岸的“中文”,并最终丰富了自身的语言。
有时候,汉字也会妨碍双方的交流。欧美人只需要记住日本人的名字、地名等的发音即可,而中国人则必须同时记住日本人的中文(亦即汉字)与日文两种发音。
《Lonely Planet》是世界上有名的英语旅行指南,其中日本篇的中文版由于未将书中用英文记载的地名转换成中文,对中国人就完全没有用处。对于看过成龙的电影《新宿事件》的中国人来说,歌舞伎町是个耳熟能详的地名,但很难有中国人能在看到“kabukicho”的字样时,立刻将其与中文中的“ge-wu-ji-ting”等同起来。
安替,新闻记者,《南方都市报》专栏撰稿人。曾受国际交流基金邀请,于2010年10月~12月期间赴日访问。
< 上页 | 下页 > |
---|
- 2011-07-07 - 美国人大卫眼中的中国茶文化
- 2011-07-06 - 不要把历史浪漫化 - 萧功秦
- 2011-07-05 - 大历史的魅力 - 萧功秦
- 2011-07-05 - 经历,却不能感受: 中国教育如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 2011-07-02 - 敦煌:水中诞生的沙漠
- 2011-06-12 - 优雅的笔触:浅谈中国国画艺术
- 2011-05-15 - 泰戈尔对话爱因斯坦:真理是真实的吗?那美呢?
- 2011-05-08 - 为什么专制帝国的改革难以成功?从清末新政失败说起
- 2011-05-06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悲秋题材与文人心态
- 2011-01-23 - 坦然面对死亡 - 大同历史名人李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