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欣賞 丁仕美隸書書法橫幅《大智若愚》

丁仕美隸書書法橫幅《大智若愚》

丁仕美隸書書法橫幅《大智若愚》

丁仕美隸書書法橫幅,魏碑

《大智若愚》

作品尺寸:190cm×190cm

創作年代:戊子冬

出處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老子》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明代李昌祺說:“所謂寓大巧於至拙,藏大智於極愚”。

解釋

若:好像。才智出眾的人在處理很多日常事情上顯得很傻,很吃虧,但是在事關他的根本大事上卻做的很出色,很成功。

《詞源》裡的解釋: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至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極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外智者,工於計巧,慣於矯飾,常好張揚,事事計較,精明幹練,吃不得半點虧。內智者,外為糊塗之狀,上善斤斤計較,事事算大不算小,達觀,大度,不拘小節。智愚之別,實為內外之別,虛實之分。

照字面解釋,“大智若愚”的意思就是有大智大慧大覺大悟的人不顯露才華,外表上好像很愚呆。事實上,這既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大謀略。就前者而言,大智的人如同風一樣自由,無牽無掛,無拘無束,俗世的一切都是身外。就後者而言,是在人前收斂自己的智慧,一種混混沌沌的樣子,在小事上常常不如一般人精明,應變能力好像差一些。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現。假裝糊塗,讓人以為自己無能,讓人忽視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時,可以不動聲色,先發製人,讓別人失敗了還不知是怎麼回事。作人應盡量避免顯山露水,記住:愚蠢而危險的虛榮心滿足之日,就是一個人失敗之時。

另外,“大智若愚”,並非故意裝傻,並非故意作勢,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虛,而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方式,一種態度,即:心平氣和,遇亂不懼,受寵不驚,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隱而不發,自自然然,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從從容容,看透而不說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裡都清清楚楚,表面上卻顯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

大智若愚既表現在人的面部表情上,也表現在人的行為舉止中。大智若愚的人給人的印像是不露鋒芒,有時甚至顯得木訥,遲鈍,迂腐。但需要注意:若愚者,即似愚也,而非愚也。因此“若愚”只是一種表象,只是一種策略,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愚笨。因此中國話裡才有了“大智若愚”這個富於哲理意義的成語,從而也豐富了中國的人生哲學。

生活態度

大智若愚在生活當中的表現是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做人低調,從來不向人誇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則是厚積薄發寧靜致遠,注重自身修為、層次和素質的提高,對於很多事情持大度開放的態度,有著海納百川的境界和強者求己的心態,從來沒有太多的抱怨,能夠真心實在的踏實做事,對於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夠不斷得到積累。很多時候大智若愚伴隨的還有大器晚成,畢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斷積累自己,就像玉坯不斷積累一樣,多年的積累所鑄就的往往是絕代珍品,出世的時候由於體積太大而需要精雕細琢,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樣幾下子就可以雕琢出來馬上能夠拿到市場賣個好價錢,因而大器晚成之後往往都是無價之寶。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二, 07 八月 2012 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