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丁仕美:從礦山人走向書法家

丁仕美:從礦山人走向書法家

丁仕美書法作品丁仕美是一位礦山人,“藝術家”之類的稱謂,對他來說是一種近乎絕望的奢望。而對這種奢望的嚮往表現在人生中,就如日夜不停地在地殼深處採掘勞作,永無止息。他不能像生活在地面上的幸運者那樣,在藝術的峰巒下良久地逡巡、尋覓一條登上去的捷徑。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有靠兩條出透了汗的腿,沒命地奔向遠方去籠罩的聖境——在險峻的藝術山峰下,沒有觀望的時間,只有奮不顧身地撲將上去!如果沒有因一口氣換不上來猝死,也許真就僥倖攀上了絕壁懸崖。”

從小隨族中賢人習書,使丁仕美受到了較好的啟蒙。從上古甲金到明清大家都有研涉,後來又就讀於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不曾懈怠,興趣也擴展得很寬。由專轉為廣,由唐楷、北碑、漢隸、秦篆一路入金出卜,書內,書外,一碑、一帖,取經、取法,運用他自己搜尋到的史料和傳世墨跡,使研究對象具體化、生命化。從他的大量書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文化素養的厚重,家中豐富的藏書,就是他人生的映照。

書法藝術是根據自身規律不斷變化發展的。丁仕美的書法在用筆上頗下功夫。他對書法的領悟、學養功夫集中體現在筆上。筆是動與靜的橋樑和紐帶,通過筆對紙的作用和紙對筆的反作用,方能進行藝術的再現。如其草書作品,給人以動不躁、靜不板,動呈外動而內靜;靜做到了外現靜而內含動。每一點、每一畫都富於情感,有血脈,有彈力。點如懸崖墜石,飛白更有縈帶纏綿,老樹枯枝。可為剛而非石,柔而非泥,體現出用筆之功力。

技法之大膽,行筆之詭譎是其創新之處。他把古典美與現代美相並存,追求均稱亦兼怪異,嫻靜亦兼狂亂,纖巧亦現笨拙,以笨顯巧,以怪顯均,以狂顯嫻,超越了那種單調勻稱、嫻靜、纖巧等板本型的效果,耐人回味無窮。如他用卜文的筆法來表現金文進而又融注於草書創作就是一種新的突破。

總體而言,丁仕美的書法作品,既有鼎、碑雄強、厚重、質樸等鮮明特點,又有刻帖、遺墨清麗、婉約、綿長的韻味。無論是巨制佳構還是尺牘數紙,字裡行間處處充溢著直率、樸厚、開張,且具有相當純熟的形象感受能力、想像和藝術表現力。作為一個礦山人,丁仕美的生存的艱辛,造就了他外憨內秀,多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緣於他的精神,緣於他“日有上進”的人生觀、價值觀。他與一般書法家的根本不同處,首先是所書內容的超脫和對國計民生的深切關懷,作品中撲面而來的底氣,是胸懷中歷史、文化、哲學、美學、藝術融匯後的靈光閃射。成功的書家必然根植於傳統,具備紮實的多方面的才能。丁仕美除書道之外,十幾年中還相繼發表了各類文學作品50餘萬言,並五次獲獎,這對於一個書家來說,的確是一種珍貴的學養。 (圖為丁仕美書法作品:奧林匹克聖火千秋傳續,中華民族精神萬古屹立。)

最近更新在 週二, 21 六月 2011 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