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演講
沒有文化的人類歷史是無法想像的,任何民族都離不開文化;任何個體無法脫離文化,個體總是需要認同某種文化,沒有文化的個體人生是不可能的。大到國家、民族,小至每一個歷史時空中的個體,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環抱著人邁向自己的未來,個體通過自己的作用承擔起所屬文化圈的職責,並將自己所屬文化發揚光大;任何文化選擇並非輕鬆隨意的,文化鏈條的斷裂總是會帶來形形色色的文化失語。
三04302025
Last update08:15:27 PM
沒有文化的人類歷史是無法想像的,任何民族都離不開文化;任何個體無法脫離文化,個體總是需要認同某種文化,沒有文化的個體人生是不可能的。大到國家、民族,小至每一個歷史時空中的個體,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環抱著人邁向自己的未來,個體通過自己的作用承擔起所屬文化圈的職責,並將自己所屬文化發揚光大;任何文化選擇並非輕鬆隨意的,文化鏈條的斷裂總是會帶來形形色色的文化失語。
最近更新在 週二, 10 八月 2010 22:50
大巧若拙是體現中國美學基本特點的理論命題之一。中國人重視“拙”的智慧,中國美學推重枯槁的美感。中國人對枯藤、殘荷、老木、頑石等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藝術家在深山古寺、枯木寒鴉、荒山瘦水中,追求生命的韻味,書畫家喜歡在枯筆焦墨中追求“乾裂秋風”式的境界,西方有些學者將中國園林假山稱為“一些古怪的胡亂堆積起來的破石頭”,中國人卻認為其中包含著無限的美感。可以說,中國人發現了枯槁的美感,大巧若拙便是體現這一美學旨趣的簡潔理論表達。
最近更新在 週四, 31 三月 2011 13:33
編者按:作為一位海內外知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有著嚴謹治學的大學者、大書家風範。他對學古人和自己創新都持有謹慎的態度。他認為,之所以要學習傳統中的精華——“正統”,是因為“正統”是傳統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書法並不是“獨立”的藝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要把書法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去學習、去研究。
最近更新在 週二, 17 八月 2010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