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丁仕美書法 書法問答 榜書書法詳細介紹 - 第二頁-- 身法和步法

榜書書法詳細介紹 - 第二頁-- 身法和步法

文章索引
榜書書法詳細介紹
第二頁-- 身法和步法
所有頁面

三、身法和步法

(一)書寫字徑在一米以內的榜書 

1.在桌面上書寫時,上身微微向桌面躬,左手撐著桌面,右臂抬起,臂根離開身子,鬆肩、肘斜下、掌下垂。雙腳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右腳在前,與在後的左腳相距約半個腳掌,膝可微屈,但不超過腳尖。在力的分配上,左手與雙腳形成穩定的三角形。根據書寫需要,身體的重心要在雙腿之間變換,左手撐著桌面的力量也要隨著變化。  

2.在地面上書寫。以大地為書桌,彎腰,兩眼俯視鋪在地面上的紙張,上身微微前躬時,頭部不應超過前腳腳尖,左手自然彎曲,置於左前側,雙腳成弓步,左腳尖與右腳跟間的前後距離約50厘米(見下圖)。根據書寫需要,身體的重心要在雙腿之間變換。前進時,先將全身的重心移放到不動的右腿上,左腿前移,腳跟先輕輕著地,然後腳掌踏實地面。後退時,先將全身的重心移放到不動的左腿上,右腿後移,腳尖先輕輕著地,然後腳跟踏實地面。步伐、呼吸和書寫三者要協調配合。移動碎步應快速輕捷,準確到位,腳跟微微離開紙面,腳掌不要擦著紙面走。書寫時,要穿軟底鞋或純棉襪。  

四、墨法

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墨者,字之血脈也。水與墨配合比例關係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書寫質量,因此,掌握、運用好這兩者,並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是非常重要的。費瀛說:“(墨)弗令太濃,濃則滯筆,亦弗太淡,淡則無精彩。俟其濃淡適中,傾注別器,以供揮灑……久停宿墨,亦不中書。”古人用墨經驗值得借鑒。今天已進入多元化書法時代,榜書的墨色也應隨著時代而改革,吸取國畫、音樂:域外書畫等方面的經驗加以變化。如借用國畫水破墨法(即毛筆先蘸適量的墨,隨即筆尖蘸清水)、墨破水法(即毛筆筆肚留有適當清水,後用筆尖蘸墨)書寫,再輔之以不同節奏的運筆,紙面上會出現豐富的墨色變化,有時還會出現飛白。如用全濃墨或全淡墨書寫正文,那麼題款可用濃墨正文題淡款、淡墨正文題濃款的方式使墨色產生變化。如題長款,亦可採用以上辦法。切忌用宿墨。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部分墨汁有髮灰的問題,可在墨汁中加少許藤黃加以改善。  

將墨汁倒入容器,未書寫時,應使用與正式書寫同質的宣紙,對墨汁含水量、紙張吸水程度進行測試。如墨汁中含水過多,應想辦法使其合適,也可適當加快書寫速度或更換吸水強的宣紙。書寫時還應充分考慮天氣、環境溫度對墨汁的影響,要心中有數,對突發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切忌不考慮上述因素,盲目蠻幹。  
作榜書要求筆酣墨飽,但要克服毛筆從容器中提出來時,墨汁不斷往紙上滴灑的毛病。如希望筆肚含更多墨汁,可改用長鋒。如使用的是長鋒毛筆,可用左手持廢宣紙,在微微上抬的筆頭下同步到達書寫位置,這樣即便是掉下墨汁,也落在廢宣紙上。如墨汁不慎落到紙上,應靈活運用點畫豐嫩。使用巨筆作書,應請人端盆在筆下接著滴下來的墨汁。  

五、選帖

要臨寫榜書,應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字徑大、字口清晰的名家法帖和刻石作為範本。下面列舉部分供參考。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石頌》是兼有篆、楷、行、草意的隸書,《石頌》另具跌宕跳躍、樸率稚拙的特點。 《石門頌》恣肆奔放、活脫瀟灑、意趣盎然;魏碑《張猛龍》峻勁雄肆,結構欹正相生,點畫變化多端,融方圓為一爐,是北碑中的神品。 《元倪墓誌》精健秀逸、風華旖旎;顏真卿楷書雄強渾厚,端莊凝重,線條彈性極強,是書寫榜書的極好範本;米芾《虹縣舊題》、《多景樓》、 《梅花賦》、《苕溪詩》、《蜀素帖》等行書,用筆精妙,八面出鋒,結字跌宕多姿。明末清初王鐸《觸意之二首》、《憶過中條語》等法帖,打破了沉寂的章法,藝術地切割空間,跌宕跳躍的結字和搖曳的行氣,開拓了新的章法境界。孫過庭《書譜》是書法史上文、藝雙絕的草書法帖。吳鎮《心經》與日本平安後期藤原佐理《頭弁帖》同是姿媚秀出的書體,含蓄蘊藉的用筆,濃淡乾濕的墨韻,構成了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



最近更新在 週四, 23 六月 2011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