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页 |
---|
《书道与书魂》- 丁仕美 |
道者, 万物之所然者 |
全部页面 |
“书道”与“书魂”,在我脑瓜里孕育有年,犹如妇人腹中一对双胞胎儿。妇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十年怀思,一晚“生产”,依然惊恐万状,阵痛自不待言。仿佛东海灵猴出世、李天王府中三太子降生一般,闹得玄。真是“胎”怀久了,必然难产。
我之学书,从法入,朝朝暮暮,几十年过去,仍稀松平常。自个儿也纳闷儿,人家当代多少书家,几年下来,就已名声大噪,甚至有青年参加了几个“培训班”、“速成班”之类,就在全国连连获奖,而自己下了半辈子多的辛苦,至今无非刻鹄类鹜,没有质的长进,更谈不上飞跃。但有一点心里明白:这绝不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
有赖于家中积帖颇多、藏书颇丰,就这样,又那么一边临摹、一边研读,以不惑之身,笃志学之工,又过了些年月,这才渐渐省转过来,问题居然出在这个“法”上:手、眼久久被“法”所缚,以致长期不得入“道”。与韩非为法所困、商鞅作法自毙异外有同。而我所闯入的、几十年来在其间彷徨、踟蹰、迷途不知何返的,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误区。
书界巨擘、前辈们,已就“法”与“道”的问题,发表过很多富有真知灼见、甚或一言九鼎的高论。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位老先生就作过“书道与书法”的专论,说:“中国人称书法,日本人称书道,内容一样而名称不同。”愚以为,这实在不是一个一言可蔽之的课题,不管怎么说,“法”、“道”也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就“道”而言,属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或谓“昆仑文化”)的核心内容,乃中国原始哲学之纲领。《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朱熹释曰:“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显然,朱子是把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庄子“通天下一气”、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的学说用在自己对“道”的理解上了。
《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说有个混混然的东西,比天地都生得早,因它没有形体,所以无物可匹独立不改,可它运行不止、无所不至,应该说,这就是天地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把它叫作“道”。
< 上页 | 下页 > |
---|
- 2008-09-16 - 转文恒山
- 2008-09-15 - 樱花四月始盛开--记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访日
- 2008-09-10 - 丁仕美书法艺术履历
- 2008-01-31 - 我所认识和体悟的大师品格
- 2007-07-26 - 《书道与书魂》- 续 - 丁仕美
- 2007-06-17 - 书法艺术的理解与观赏
- 2006-09-15 - 我的人生、艺术观 - 丁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