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10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Art News Latest News 书法申遗: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

书法申遗: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

日前,22个中国申报项目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赫然在列。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书法与“遗产”和“保护”联系到了一起,这对书法的传承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认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濒危、亟待抢救的项目,一种是历史悠久、非常优秀而有民族特性的项目。书法属于后一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认为,中国书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当之无愧。

从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来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蒋彝对此曾有深刻的评论:“我曾多次参观大不列颠博物馆的手稿部和格兰维尔图书馆,并仔细查看了从巴凯莱德到大宪章的古代手稿。一部手稿通篇看下来,不过是圆圈、曲线、直线和横线的重复,用近似的动势彼此相连。而且墨色没有浓淡枯湿之分,因此艺术性就差远了。”

毋庸置疑,独特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不被世界了解也是一种濒危

“中国书法纯以汉字的点画结构所造成的线条的疾徐、枯润、疏密等富于节奏韵律感的变化来表达书写者的情怀和感受,在古代士人看来是更为纯粹的艺术。但是,从今天国际化的语境来看,中国书法并不被世界所真正理解。”南开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郭长虹告诉记者。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潘守永也表示,“地球村的时代,书法不被理解,不能够交流,仿佛一个人说谁也不懂的话一样,即使中国有上百万的书家,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能够传播,就是处于一种濒危的状态。书法要让世界了解。”

因此,中国书法申遗的成功,对于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更好地让世界各国认识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中国书法与世界其他艺术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张海如此评价。

即使在国内传统也在遗失

“在中国现代社会,书法的传统也在一点点丧失。”潘守永说。古人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即指书写。古时幼童开蒙,举行开笔礼,认字写字有一套仪式规矩,“敬惜字纸”,启蒙先生如此教育幼童对于文化和书写的尊重。他反问记者:“现在谁还把书写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书法不是简单地在纸上写字,它承载了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装裱、印章、格律诗等等艺术创作。“现在很难找到好笔好墨,制笔制墨制纸的传统技艺也在一点点丧失。书法,通过墨的浓淡、笔势的疾徐、布白的疏密完美地体现诗文的意境,现在年轻人当中很少有人会做格律诗了。”在潘守永看来,书法的濒危与被保护体现在构成整个书法美学体系各种艺术传统在流失,这种流失与技术文明的现代化息息相关。尽管书家众多,在偌大中国,也不乏学习书法之幼童、青年、老者,但是真正传统的书法艺术正在渐行渐远。

书法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修养,故也有“文人字”之称,书家通常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官员。季羡林先生曾说:“书法也应是学者艺术,这对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书法的风格往往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风采,但是当古人“士”的精神也在今日丧失的时候,书法之内涵与意蕴其实已遭受了破坏。中国美协理事卢辅圣同样感觉到,“书法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不再与人的文化画等号,书法的高度和深度很难建立。”

积极地理解书法申遗

也有艺术家和学者反对将书法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们看来,中国的高雅文化没有必要屈尊身段,纳入西方话语的评价体系之内,自认非主流。“几何看到钢琴、歌剧要申请非遗?”但潘守永却表示:“我更愿意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书法申遗这件事情。申遗之后,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政府和国人对传统书法的重视。比如确定中国书法保护工程的重点单位以发挥示范作用;建设中国书法资源信息数据总库;开展国际间的书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书法进大中小学课堂,同时开展书法学术研究、促进书法创作、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等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乐观地认为,“申遗的成功结束,意味着中国书法保护工程的开始。如何促使书法在当代社会能够按照其艺术规律健康发展等等,将是一项比申遗更重要、更复杂、更浩大的工程。”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潘守永说:“国家强大了,别人自然会主动地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也以自己的文化真正为荣。当文化真正地回归之时,我们或许没有必要再通过申请非遗的方式保护和弘扬书法这样的艺术了。”



Related news items:
Newer news items:
Older news items:

Last Updated on Sunday, 15 August 2010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