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1004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Error
  • Error loading feed data.
Back Art Blog 晋豫之行日记(2)- 萧功秦

晋豫之行日记(2)- 萧功秦

Article Index
晋豫之行日记(2)- 萧功秦
第二页
第三页--古书院之破落
第四页
第五页
第六页
第七页
All Pages

2006年8月14日星期一   晴    长平古战场的随想   王府相城之游

据说我的发言被我们A组负责人认为很好,一定要安排我今天早上向大会发言,我不得己,只好在早上按他们的指定又在大会上把昨天上午的发言再在会上炒冷饭炒了一遍。然后立即赶车去六十五公里外的高平县。那里就是著名的秦国白起与赵国赵括之间的著名长平之战的古战场,这是几天来最吸引我的旅程。

长平之战葬坑遗址馆,外表看上去像一个由简易预制板搭起来的大车间,约四千平方米。我过去一直不相信坑杀四十万俘虏是可能的,今天我真正看到了真实的杀俘坑,它离地表很浅,只有一米不到,难怪史书记载,到了唐玄宗时,这里的葬坑骨头时有被水冲洗出来。尸骨被堆积埋葬。四十万人骨,就散布在你的脚下一公尺的的泥层里。这也许就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事件。秦国的白起大将从此永远在世人中留下了自己冷酷的名字。

馆中墙头上有一张放大的彩色相片显示,尸骨主人的齿龄大多在二十岁到三十岁。头颅上有被锐器打破的洞。骨骸堆积得很密集。还出土了战国的刀币。那些可是可怜的士兵们藏在身上的军饷钱,准备以后回家养家小的。此时则永远埋葬在远离家乡的长平泥层里了。此馆不对外开放,由于我们并非重要的客人,能让我们参观已属大幸了,为了保护骨骸不受电灯光线照射而氧化,故没有为我们开水银灯,我们只能远远地望着那坑中依稀可辩的密密麻麻的尸骨。

在参观葬坑时,我就特别注意了解为什么要如此残酷地对待俘虏。得到的解答是,一是秦兵也死伤惨重,无法安排整编数量几乎与自己相当的几十万俘虏。其次,如果把赵国俘虏带回到秦国的咸阳去,路程又太远,而且一路上容易遭袭,很不安全。三是把几十万人放回去更不行,这又会增加赵国在未来与秦国打仗的有生力量。四是能为战俘提供的食品供应严重不足,当时可能连秦兵自己的给养也成问题。简单地说,整编不起,押送不起,养不起,放不起。看来大将白起大概当时也陷入一种两难选择,也经历过几个不眠之夜,才最后作出这个残忍无比的决定。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就在脚下这个地方,在二千二百年前的那个深夜,四十万人发出的震动山野的绝望的哭喊声,而那一刻,他们的妻女与父母还在睡梦中,做着与征战归来的亲人返家相聚的甜美的梦。

这使我想到我历来的历史学主张,一定要以同情的态度来理解历史,要懂得去“抚摸历史”。而不是用我们习惯的道德价值去硬套历史。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历史中没有纯粹的“好人”与“坏人”,人总是针对自己的特殊环境的压力,在历史规定的约束条件下,去作出自己的选择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道德品质上的好坏之分,同样的情况下,有人会如此选择,有人会不那么干,良知约束力在不同人的身上起着不同的作用。我的意思是,我们要以同情态度,即设身处地的态度,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了解环境条件对人的选择的制约作用,只有如此,历史才能被理解,才不会具有那种神秘性。




Related news items:
Newer news items:
Older news items:

Last Updated on Sunday, 15 August 2010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