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2024

Last update08:15:27 PM

Back 書法新聞 书法新闻 書法傳承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代

書法傳承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代

文章索引
書法傳承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代
書法不瀕危,何以入名錄?
成功申遺體現中國書法界的團結
更重要的是傳承和保護
所有頁面

9月30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中國書法”名列其中。

“中國書法申遺”項目申報負責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常務副院長李勝洪在當天的博客裡寫道:“儘管我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儘管也設想過如果……但我還是在心底祈盼世界能夠給中國書法一個驚喜。”

“如果說近幾十年來,只能有一件大事載入中國書法史,那麼我相信這件事應該是書法成功申遺。”李勝洪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的確如此,書法申遺受到書法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是中國書法界的一項重要文化工程和歷史使命。


書法不瀕危,何以入名錄?

在一般人看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那些瀕於消亡、亟待搶救的文化遺產。中國書法的現狀和境況似乎較為樂觀,全國性的“書法熱”仍在持續,號稱書法家的人士成千上萬,各地的書法展覽此起彼伏……與古琴、崑曲等傳承瀕危的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比,如此紅火、熱鬧的書法有必要申遺嗎?

近年來,韓國對於申遺非常積極,除了將“端午祭”申遺成功外,一度傳言其計劃申遺的項目包括書法。 2008年兩會期間,上海作家趙麗宏提出了“將中國書法藝術向聯合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籲和提案,引起文化界的熱議。

有人說,書法是中國的東西,不需要聯合國和別的國家來肯定。還有人說,書法不像大熊貓,沒有瀕危。針對這兩種觀點,李勝洪解釋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認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瀕危、亟待搶救的項目,一種是歷史悠久、非常優秀而有民族特性的項目。書法屬於後一種。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而中國書法是最具中華民族特點、歷史悠久並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傳統藝術形式,是中國文化的一種代表性符號。

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陳洪武表示,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種代表性符號,是維繫東方藝術審美的一根重要纜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綿延不絕的象徵,是具有古老文化特點的“活”的顯現。書法申遺成功,其特別的意義不僅在於對漢字書法藝術持久散發出的獨特魅力的認可,而且還在於把最具中國文化代表性的書法藝術推向全世界,促進漢字書法藝術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增加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成功申遺體現中國書法界的團結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趙麗宏呼籲書法申遺時,中國書法院的申報材料已經報到國家。當年6月,漢字書法被正式宣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也被國家確定為書法傳承與保護的直接責任單位。

中國書法院自2004年11月成立以來, 一直把書法的學術研究、傳承和保護當作最主要的工作。 “2005年,我們就注意到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第一批名錄中,中國祇有古琴、木卡姆等4項申報成功。我們那時候就在思考: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書法,是與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傳統緊緊相連的藝術,無疑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這種遺產有沒有可能、需不需要去申請保護?能否成為聯合國認可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李勝洪說。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要領導的倡導和中國書法院院長王鏞的指導下,2005年年底,中國書法院將此課題立項,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進行資料準備等一系列工作。 2006年,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中國書法院開始聯手配合,為中國書法申遺共同努力。沈鵬、歐陽中石等老一輩書法家也對書法申遺十分關注。

由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申報文本要求極為嚴格,申報在具體工作中面臨很多難題。 2008年夏天,他們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寫好複雜的文本、完成宣傳片的腳本,拍成片子,並翻譯成英文、法文,完成了一件“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撰寫文本時,怎麼表述,多少字數,英文解說必須與漢語解說時間相同,超一秒鐘都不行,只能從頭再來。在最忙碌的時候,他們吃餅乾、方便麵充飢,晚上睡在辦公室,夜以繼日地工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次委託的評審推薦委員會沒有中國的評委,而且這些評委大都沒有東方文化背景,完全不知道中國書法為何物。因此需要通過申報材料,特別是10分鐘的申遺片打動評委,讓他們覺得,這是人類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難度非常大。

“中國書協分黨組和主席團十分重視中國書法的申遺工作,在張海主席和趙長青書記的直接指導下,將此項工作納入到中國書協重要的議事議程之中並著力實施。”陳洪武說,中國書協依托擁有的豐富資源,聯合各方力量,齊力推進,積極組織專家學者展開調研論證和立項工作,參與撰寫修改詳細的申遺報告及相關文本材料。中國文聯對該項目給予了經費上的大力支持。

李勝洪表示,申遺過程體現了中國書法界空前的團結和力量,讓人十分難忘。 “沒有團結、沒有優勢互補、沒有領導的支持、沒有社會各界的關心,書法申遺就無法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傳承和保護

申遺決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名目,給中國書法貼上一個“非遺”的標籤就萬事大吉。 “比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與保護……中國書法申遺工程結束了,也意味著中國書法保護工程即將開始。”李勝洪在9月30日的博客裡如是作結。

李勝洪對記者說,申遺成功意味中國書法事業有了一個新起點和發展契機。國家的重視、人類自身的重視、書法界的關注,這讓中國書法的繁榮和發展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但中國書法表面的繁榮並不意味著它沒有潛在的危機。

“從藝術本身來講,現在恰恰是最不容樂觀的時候,表面的繁榮掩蓋了深層次的問題:書法過去在歷史上一直是精英文化,現在已經趨於大眾化,這是按照社會規律,而不是藝術規律形成的局面;好字賣不出好價司空見慣,社會上對書法藝術沒有評價標準,不知如何區別好壞;缺乏書法批評,只有表揚和自我表揚、吹噓和自我吹噓,沒有真正的藝術批評是很可怕的……”

作為國家級的書法傳承與保護責任單位,中國書法院目前正在醞釀啟動中國書法保護工程。李勝洪說:“因為這個工程關乎書法傳承和發展,單靠我們一家來做是不夠的,我們希望書法界團結起來,還有社會各界關注、參與和支持,形成一個由國家主導、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一項系統工程。這是申遺之後真正落實其意義的當務之急。比如確定中國書法保護工程的重點單位以發揮示範作用;建設中國書法資源信息數據總庫;開展國際間的書法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書法進大中小學課堂,同時開展書法學術研究、促進書法創作、開展正常的書法批評等等,都是需要我們去做的事情。”

陳洪武透露,按照申遺要求,中國書協將逐步有計劃、高質量地推出書法傳承和保護單位等命名工程,充分發揮各地區書法資源的優勢和作用,為書法的觀摩學習和收藏保護創造硬件設施。

作者:續鴻明 魯娜


或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比較新的文章:
比較舊的文章:

最近更新在 週四, 05 八月 2010 16:37